第682页

谁都可以问霍金“外星人在哪里”这个问题,但霍金如何回答,却与研究水平毫无关联。

现在讨论的领域也是限制死的,要么是分析钾通道结构的问题,要么是蛋白质相互关系的问题。

而在分析钾通道结构这个问题上,杨锐显然是有世界级水平的,顶级期刊的论文不是随便发表的,他刚才的表现,还有论文后面一页子纸写不下的参考文献,都让杨锐周身笼罩着光环。

“杨锐,你说新的实验室,会开展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我想就这方面提几个问题。”魏副教授先发言,他决定不再继续钾通道方面的问题了。

尽管魏副教授本人,其实是盯着这个新实验室的位置,而且本身就钾通道方面,有不弱的研究能力,不过,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明显没有杨锐深入。

在无法问倒杨锐的情况下,魏副教授等人决定从蛋白质入手。

“总不能杨锐两方面都研究到了吧。”这是他们讨论时得出的结论。

魏副教授也没有等杨锐回答,稍微低头看了一下刚才准备好的提示卡,道:“我想谈几个经典问题,第一个是这样的,杨锐,你刚才提到的酵母双杂交技术,众所周知,产生假阳性结果是这项技术最麻烦的地方,目前有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我想听听你的判断。”

这个问题自身是不难的,但魏副教授不说是哪些解决方案,就需要杨锐平日的积累了。

如果杨锐说自己不了解,那自然是对相互作用蛋白不够了解,虽然有点强人所难,但这也就只是打擦边球而已,并不能说是过线,毕竟,刚才也就休息了十分钟,魏副教授等人即使是进行了讨论,这也是从别人脑袋里蹦出来的知识,算不得刁难。

要单论这些知识,杨锐确实是力有不逮,但他脑海中存储的信息量又何等的庞大,稍微找了几本专著,杨锐就定下神来,侃侃而谈道:“如果你说的是定位核内的相互作用蛋白,确保报告基因的激活,我认为难点在于膜上的蛋白很难用技术手段分析,或许应该有一点方案的改进……”

说到此处,杨锐停了一下,犹豫着是否应该将改进方案说出来。

然而,魏副教授却已经是听的退缩了。

这样子都知道,再讨论下去,真的有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的。

眼看着刚开场,又有可能冷场,富教授一咬牙,扑了上来,道:“我想谈一下融合蛋白亲和色谱法,如何避免内源性诱饵蛋白的干扰。”

杨锐安静的听了他的问题,微微皱眉道:“其实,关键是如何得到足够多的,保持蛋白活性的重组融合蛋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