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页

不断透支的精力和体力是一回事,考试之前的学习和准备又是另一回事了。

就像杨锐给许正平准备的新项目,开始之前,许正平作为项目的实际执行者,首先得了解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八个大箱子,几百万字的资料,那是上百名研究者的智力成果,要是不看别人的研究,难道自己用一辈子重新研究一遍?

这些资料阅读起来,虽然不至于像课本一样生涩,但里面的新东西一样不少。

正常来说,为了筹备一个项目,提前一两个月阅读资料都算是少的。

许正平说是五天阅读完成,那是吐血大甩卖,也是太过于兴奋了。

而且,杨锐完成了主要工作,对他也是一个刺激。

杨锐身为项目负责人,之所以占着通讯作者的位置,还能拿走一个并列第一作者,就是因为他肩负着最大的责任,寻找研究方向。

用局外人的思维模式,找一个项目似乎是很容易的。的确,高大上的项目是很多的,登陆火星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又有价值又有意义的项目,然而,这样的项目对于杨锐等人,却没有实际联系。

正常的科研,就是一点点的蹭出来的。

好像研究三角形,先要研究特殊的等边直角三角形,然后再研究相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接着是另类特殊的正三角形,以及相对特殊的等边三角形……谁要是上头就想证明莫利定理,这是个人选择,玩一辈子都可以,但是,如果连等边直角三角形都没研究出来,莫利定理的美妙与证明困难也就无从说起了。

当然,知道研究三角形,知道要研究等边直角三角形还是幸福的,最最正常的科研,是连研究什么都不知道。

天底下是有很多值得和需要研究的东西,但是,登陆火星这种不算的话,剩下的就不多了。

很多研究者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或者说,他们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而在没有项目的时候,好点子也许会像井喷一样蹦出来。

然而,臆想的“好”是不是真的好,还需要再验证。

如果是在21世纪,搜索文献资料库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果通常也是比较简单的,一般来说,99的好点子,要么被人做过了,要么发现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