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页

80年代人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你在卧室里吵架,有人用玻璃杯贴着墙偷听了,第二天早上还和你搞统一战线:你老婆昨晚说的不对。

杨锐依旧面向蔡教授,问:“您说也只能发表在cell上,设计雷同……”

“基本的实验设计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发现的基因表现和你不同,所以我说只能发表在cell上,s也有竞争嘛。”

《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不愿意发表cell发表过的非原创性论文,非常自然和科学。

说起来,三大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因为来投稿的太多了,选择余地太大,就会出现完美主义的倾向。

所以,被s拒稿也不一定是论文不好,或许只是期刊社的尊严作祟。

钾通道是生物界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所变化,或者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自然》和《科学》大约也不会坚持己见,但相同设计的论文,就基本只能登上cell了,毕竟是自己家发表的前述论文。

杨锐以前没有发表顶级期刊的经历,但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不禁摇头道:“老外也挺爱面子的么。”

“谁不爱面子。不过,你确实是给我们生物系,给我们北大争了面子。”蔡教授的心情太好了,完全不吝赞扬。

“有奖励吗?”听说有了重复性论文,虽然早确定有这一天,杨锐也不其然间少了许多压力。

蔡教授哈哈大笑,却是道:“可口可乐给你的好处还不够?”

“花了好几万块钱的经费呢。”杨锐亦不掩饰,只是一副劳动所得的模样。

“学校里确实应该考虑给你奖励。”蔡教授说的不是生物系,而是学校。

杨锐不禁讶然,没想到蔡教授这么好说话。

几个小时以后,看到《cell》最新一期的文章,杨锐才明白为什么。

做了钾通道重复实验的,竟然是霍普金斯大学。

如果说哈弗大学是教育领域的大哥大的话,霍普金斯大学就是研究领域的大哥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