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页

无论杨锐是否能承担这样的花费,他也没有理由承担。

制药企业的职责就是制造药品,不是慈善,更不是施舍,去铁酮必须能够获得超过成本的销售额,才能继续研发和生产线下去,华锐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国外的患者分担费用。

“老黄,你跟着阿诺德和弗兰奇先生,给他展示一下我们的成果。老魏,我们继续。”杨锐搓搓手,直接用英语道:“去铁酮第五次合成实验,开始。”

第775章 推进

阿诺德回到公司,就将公司的科研猿给召集了起来,然后详细描述中自己在华锐实验室里看到的情况,虽然省略了保密协议中不能说的部分,但他的描述也足够研究员们参考一番了。

事实上,保密协议本来就是杨锐防患于未然的,他的实验室里,并没有什么看到就能拿走的神秘资料。

阿诺德描述结束,继而问道:“你们觉得有希望吗?杨锐的去铁酮的项目。”

几名研究员低声讨论了一番以后,新来的首席技术官范伦丁道:“就目前所知的条件来说,合成出了去铁酮,那活性物质方面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做出了活性物质,那就有继续做下去的必要。”

范伦丁是来接替特拉普的,后者作为知名的生物和化学专家,只是在中国区启动的时间,过来帮忙。

相比谢菲尔德大学的教授,范伦丁的资历略逊,他最起眼的成就,是作为一名剑桥出身的赛艇划桨手,参加过奥运会,仅此而已。

范伦丁与杨锐的接触不多,因此纯粹从科研方面考虑,又道:“我不觉得在中国做药品研究是个好主意,就算他是为了把自己的公司卖个好价钱,也不值得做原创药。去铁酮如果走罕见药的路线,的确能省去很多麻烦,但还是非常麻烦,不是恰当的选择。”

“他已经选择了,我想,问题的关键应该是,你觉得杨锐能成功吗?”阿诺德问的挺严肃的,这的确是个关键问题。

范伦丁思忖片刻,没敢断然否定,道:“这不好判断,但您知道的,就算合成出100个活性物质,也有可能通不过动物测试,更别说是人的临床试验了,他离成功还远着呢。”

其他研究员也纷纷点头,表示并不看好杨锐的研究。

捷利康在中国区的研究员,主要是负责解决辅酶q10工厂的生产问题,同时帮助中国的合作伙伴建设新厂的,与杨锐也是打过交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