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页

杨锐是能做出诺贝尔奖级成果的学者,学部虽牛,能重新分配国内的科研任务,但也不能直接指导学校做什么。

假如是地方上的普通大专院校,查院长也有自信,想开除哪个学生就开除哪个学生,他甚至用不着威逼,利诱就足够地方院校放弃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未来了。

北大和清华却是国内少数能站得住的学校,而且,不像是地方院校,北大清华也都是有野心的,也都是想在世界舞台上露脸的,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将能说会唱的杨锐开除了,想想也知道难度有多大。

现在的中科院毕竟是不同往昔了,曾经的中科院有多厉害,看看他下属的单位有多少就知道了,特别是中科大这个牌子,从无到有的建起来,一度成为中国收分最好的学校,其在学术方面是因为有许多院士大牛做教授,而其在政治方面的影响力则来源于中科院的影响力。

然而,自80年代中期以后,中科院却成了社科院里不讨人喜欢的一员,其权威性也就自然容易受到质疑。

查院长要想开除杨锐,需要威逼利诱的力度或许比几十万元的经费还费事。

“实在不行,我还有个建议。”章乐山也知道此点比较难,所以早就准备好了退而求其次的建议。

查院长“哦”的抬起头。

“华锐实验室是杨锐手下的实验室,而且是香港华锐公司的私人实验室,我觉得,华锐实验室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章乐山看一眼杨主任,心里叫着感谢我吧,口中道:“据我所知,耐热聚合酶就是杨锐在华锐实验室里完成的,其实,整个cr的研究,都是杨锐在华锐实验室里完成的。”

“不是说,杨锐是在实验室里独立完成的cr发明吗?”查院长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独立工作和集体工作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章乐山点头,道:“主要工作的确是杨锐独自进行的,据说华锐实验室当时有好几个项目。不过,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不相信华锐实验室的人,什么都不知道,更何况……”

他拿出一本期刊,道:“这里,耐热聚合酶的一篇论文里,有杨锐和黄茂的署名。黄茂是华锐实验室里的一名研究员,之前是北大的老师,我还见过他。”

“行,那去找找这个黄茂,再到华锐实验室看一看。”查院长想了想,又道:“让老张陪你们去,他地头熟,你们不要蛮干。”

老张是保卫处的张土改,51年出生,正好碰上土改,家里六口人分到了18亩地,包括不满一岁的小儿子的名下都有了三亩地,当爹的一高兴,报户口的时候,就给小儿子起名叫土改了。

在中科院这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张土改这样的名字还是非常的引人瞩目的,好在张土改同志有着与名字相配的耿直,不仅没有被排挤,反而受到了领导们的重视。

知识分子出身的领导们的本来是不重视保卫处的,因此,当张土改的名字传播开来以后,领导们提到保卫处,首先想到的都是张土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