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页

这是所有人都难以容忍的。

一群人饿着肚子,运气于胸,气氛僵硬。

杨锐却不觉得返工是多大的麻烦。

甘虎在重要的项目上,还是不含糊的,药厂的建设本来就是模块式的,如今主体完工,如一次性浇筑的地面等等,都基本令人满意。

但是,甘虎毕竟只是华锐制药厂的总经理,对国企平江建筑总公司的挟制不足,也不太理解国内的做事方式,留下遗憾实不可勉。

另外,华锐制药厂就算不是国内做的第一间g制药厂,也差不多是第一批在建的。目前,国内尚未建成任何一间合规的g制药厂,要想不返工而得,简直是痴人说梦。

返工的工作量固然大,却没有磨合所需要的成本高。

就像是通风管道的问题,林鸿斌敢为了抢工期就枉顾设计,这种事,其实再普遍不过了。

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方建筑公司和外方签订协议的时候,都是要留出抢工时间的,所谓预计40个月完成工程,提前5个月完成,实际在35个月前就是计划好的。

当国内的每一处工程和建筑,都是以提前完工来做宣传的时候,就可以知道抢工已是潜规则了,尤其是与外方签订的协议,为了争取政治资本,领导都是要求抢工的。

正常的建筑,其实抢工也就抢工了,最紧张的时间,无非是起早贪黑改成两班倒,两班倒改成三班倒,累死的是工人,并不怎么入领导的法眼。

然而,合乎g要求的制药厂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放在20年后,中国的建筑公司倒是能在做药厂的时候随意抢工,可在86年的当下,平江建筑总公司连一次性浇筑都不会,抢工又如何谈起呢?

用热风吹地面,固然是能争取一些时间,但这种灵光一现的故事,好听是好听了,却很不稳定,不是每个步骤都能想到好用的土办法的。

无奈之下林鸿斌也就只能在稍微熟悉一点的地方抢工了。

比如通风管道。用镀锌铁皮做通风管道,国内也是一样的,进口货无非是质量好一点,安装和架设的时候还更轻松。

只要把人手组织起来,做的时间长一点,抢工是很容易的。

不锈钢管道就不像是镀锌铁皮那么好做了,英国设计师采用的是12毫米厚的不锈钢管道,妥妥的超厚品种,由此带来的不光是超高的重量,连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小厚度的不锈钢管道是可以咬口连接的,壁厚超过08的不锈钢管道就必须焊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