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6页

“你不是说,杨锐已经有资格拿诺奖了吗?”

“当然,他是有资格拿诺奖了,但是,如果诺奖审定的成果是总体的,或者是下一阶段的,现在做出贡献的学者,也还有机会分享诺奖。诺奖一共是能有三个人得的,不限国籍。”秦修成说着,笑一笑道:“其实也很厉害了,就算是最后他被人拼下去了,就这样的水平,在咱们国内也是一等一的了,我是很佩服的。”

景语兰面色变幻,突然道:“马姐,我有事,先回去了。”

说完,不管马姐怎么在后面喊,景语兰转身就走了。

……

第1247章 动向

景语兰带来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参与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的消息,杨锐却是毫不意外的神色。

这令景语兰不免焦急,道:“这三家都是很厉害的学校了,经费和人才都比北大只强不弱,三家一起,你得多加小心才是。”

她说的算是委婉了,以86年的水平,东大是世界一流的学校了,北大根本就没有排名,比埃及的开罗大学,或者匈牙利的考文纽斯大学都不如。

但是,这种外界认知的问题,从来都不在杨锐的考虑当中。

他是微微一笑,搂住景语兰道:“我知道,我也没准备和东大他们比啊。”

“他们是想要抢你的荣誉和成果的。”景语兰尽可能婉转的警告杨锐。她在学校里工作,也是知道许多科研猫腻。同样是一个领域,若是该领域成果将拿到重要奖项了,那么,获奖的人就一定是贡献最大的人吗?

当然不可能了。

即使以公众的“公众”思维,获得最多荣誉的,也可能是做出最后结果的人,所谓成果正是如此。

但是,相比摘果子的人,提供种子、种树、扦插和维护的人的功劳,不是应该重要吗?

然而,这种事情,即使是在科研界,也是说不清楚的,若是加上各种利益因素和政治纠葛的话,那就更难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