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页

“我还蒸了馒头。”

“找到了。”

“唔……”

杨锐和景语兰再到集合点的时候,其他人基本都已经到了。

来自离子通道实验室、北大、中科院等研究和教育体系的研究员和教授,是人数最多的,除此以外,外交口和宣传口的人数也并不弱于此,不过,虽然同样是外交部门的人,杨锐挑出来的,与部委挑出来的又不同。

总计60多人的代表团,就国内来说,算是中等规模,但要说为一件事服务,又可以算得上是大团了。

在场诸人大多是被暗示过,隐隐约约的明白此行的目的,但没有人会明确的将之说出来,所谓的外交纪律,此时用起来也是极为方便的。

除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之外,华锐实验室也被杨锐安排了两个名额,来的分别是黄茂和涂宪。

黄茂以前就是北大出身的学者,跳出来以后,照样在学术圈子里混的风生水起,甭管是北大的还是外校的,看到黄茂都是笑容满面。

学者就是用科研说话的,在北大的时候,黄茂虽然有个编制,但是缺经费缺人员缺器材却项目,做出了一些成绩,却也只在小圈子里传播。

进入华锐实验室就不一样了,不管是cr系列的产品,还是后期的基因研究,都让黄茂名声大振——名声不振都不行,华锐实验室比离子通道实验室还早一年进入jc(影响因子40)随便发的境界,他们是最早开始使用cr的实验室,项目和成果简直是白给似的往外冒。

cr为什么价值万千,就是因为它打开了一扇宝库的大门,基因时代的接触是自双螺旋时代开始的,但真正的开发是自cr开始的。

而最早打开宝库大门的华锐实验室,自然是什么好捡什么拿。

杨锐忙着做更大的项目,打开更多的宝库,里面拣选钻石或者宝石的任务,自然就丢给了黄茂等人。

时至今日,华锐实验室一家做出来的s级的论文,都已经有两位数了,要不是挂着香港华锐的名头,都可以在国内竞争论文排行榜了。

黄茂最早进入华锐实验室,本身又是未来牛级的水平,他现在的成绩,冠绝国内说起来有点虚,名列前茅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