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7页

瑞典能够维持一个学术集散地的状态,也是源于此。任何机构在瑞典召开学术会议,都更容易邀请到学科前沿的学者,这些想要刷脸的高端学者,或者会觉得去美国浪费时间,会觉得去巴黎浪费时间,但他们都不排斥来到波罗的海之滨。

如今,杨锐搅动的旋涡,更是给了他们充沛的理由。

有刷脸的机会,为什么不来。

甚至到了周末,正在美国为人体基因组计划忙的焦头烂额的达尔贝科,也飞抵了斯德哥尔摩。

“大家都在传说,你要卖身给阿斯特拉了。”达尔贝科下了飞机,见到来接机的杨锐,第一句话就说的他懵逼。

“怎么可能,这是谣言吧。”杨锐看着花白头发的达尔贝科,心道,您也到了传播谣言的年纪吗?

达尔贝科露出笑容,道:“我知道是谣言,但学术界就是这样,大家看到你和制药公司走的近了,就总要忍不住猜测两句。”

杨锐有些明白,抬头道:“您的意思是说,我不应该和阿斯特拉走的那么近。”

“只是一场讲座的话,没关系。”达尔贝科笑了笑,又道:“当然,你如果对诺贝尔奖没兴趣的话,靠近任何一家制药公司都没问题。”

杨锐汗颜,道:“我也只是请他们做了这一轮的讲座。”

达尔贝科点点头,道:“这样最好,未来你想加入人体基因组计划的话,也需要保持与制药公司的距离。”

说着,达尔贝科挤挤眼睛,笑道:“不过,你最近可是又出名了,我是在亚利桑那州访问的时候,听到你的消息的。”

杨锐暗自吐槽,这是想说亚利桑那州是穷乡僻壤的意思吗?

他摇摇头,道:“我本来只是想介绍一下动态质量重置法。”

“以你的名气,现在想要推广一款新技术,大家都得注意听了。”达尔贝科笑了起来,然后低声在杨锐耳边道:“要我今年继续推荐你吗?”

“如果能这样的话,那就太好了。”杨锐毫不犹豫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