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页

“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到后面,原本就是天文数字了。”杨锐顿了一下,道:“这么说吧,如果地上有一滴汗,给我相配套的仪器,再从房间内的所有人这里采集一次信息,我就能知道这滴汗是谁的。”

杨锐说的或许是后世小孩子都知道的基础知识,但在曹达听来,简直就如天方夜谭一般。

曹达认真的看了一眼杨锐,发现他并没有说大话的样子,不禁低声道:“真的这么厉害?”

“人家美国人都登月了,我们能检查出一滴汗的dna,也算不得什么。”杨锐既谦虚又骄傲。

其实dna的独一无二性,或者它的各种特性,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弄的比较清楚了,但是,dna检测用于司法鉴定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出现,关键就在于解决了cr解决了dna的用量的问题。

在cr发明以前,你想检测生物的dna,需要的可不是一滴汗,而是一管血,甚至一管血都不够,得储备大量的含有dna的物质才能搅和出足够检测用的量。

cr就不一样了,cr是一个无损扩增的过程,只要有一个dna链,它就能以极短的时间将之翻倍,一个单位时间变成两倍,两个单位时间变成四倍,接着是8倍,16倍,32倍,64倍……而cr的通常循环次数是25次到30次。

循环25次得到的dna将是原本数量的3355万倍,循环30次得到的则是10亿倍,这是一管血或者一颗肾不能提供的巨大数量。

事实上,人体内的体细胞总数还不到100万亿,不过是cr循环50次的水平。换言之,将一个人整个绞了,还得提取出全部dna物质,还不如让cr多工作24小时的水平。

可以说,有没有cr仪,人体基因学的研究方式是截然不同的,这是妥妥的代差的体现。

cr的发明,能得诺奖,没有丝毫问题。

杨锐以后世的角度来看,甚至不用运作,cr也一定能得诺奖,因为它的价值,也是循环扩增的,到90年代,到21世纪,到10年代都是越走越强的。韩春雨的伪成果为何能号称诺奖级的,就是因为它展现出了一种更高效的基因工具,而cr就是元祖级的超高效基因工具。

以杨锐年龄,他绝对能在有生之年,等到cr得诺贝尔奖。80年代如果不行,就90年代,90年代如果没希望,就再过十年,或者再十年,只要人活着,诺奖的希望就是与日俱增的。

只不过,杨锐并不愿意等罢了。

有没有诺奖的科研待遇和政治待遇可是千差万别的。

杨锐如今在国内,不管是要经费还是争取人员编制,都得一遍遍的描述自己的工作,介绍自己的成果,但如果有了诺奖,那就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了,经费、人员编制带着腿跑过来不是开玩笑的。

理论上,战斗在第一线的诺奖获得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支持,而这也正是杨锐所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