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1页

“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您的cr仪从874人中选出了一个人,并认定他是凶手,对吗?”迪克没有追索杨锐的话,而是再启话题。

杨锐道:“差不多是这样。”

迪克露出兴奋的眼神,提高声量,道:“让一台机器决定谁是罪犯,您认为正确吗?”

让机器代替人来做裁决,这样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时不时的就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他们中,机器大部分时间都是扮演反派的。

杨锐用英语说话的时候,语言的敏感性要差很多,所以没有听出迪克话中的声音,直到对方图穷匕见,杨锐才发现,这家伙竟然是来踩自己。

dna鉴定与“机器决定谁是罪犯”没有丝毫的关系。

但是,杨锐即使如此解释,恐怕也不会得到认可。

如果在场的记者中,有足够无耻的家伙,他们完全可以断章取义,怎么吸引眼球,怎么写文章。

瑞典媒体喜欢深挖题材,并不代表他们有更高的觉悟性,或者更高标准的道德感。

望着迪克的眼神,杨锐仿佛能够看到,自己被他在报纸上大加鞭笞的场景。

丢脸丢到国外什么的,杨锐其实不太在乎。

一个人总归是要丢脸的,只要出国的人多了,就会有人丢脸,更不要说,丢脸也并不值得道德谴责。国内能丢的脸,国外就丢得。

但是,丢脸丢到科学界就不好玩了。

cr仪制造的大新闻,与“机器决定罪犯”的标题并列,想想就醉人啊。

杨锐摇摇头,却没有直接回答迪克的问题,而是语气尖锐的用英语道:“这位迪克先生,南瑞典报的迪克记者,你懂生物学吗?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瑞典的教育水平是什么样的,你在大学读过生物学吗?中学呢?”

记者迪克愣了一下,道:“杨锐先生,如果您想考察我的资格问题,我们南瑞典报有生物学专家可以回答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