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4页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国际会议渐渐的取代了这种当众宣读论文的方式,一个人的名气总是没办法和许多人相比的。就算是大犇级的人物,也不一定比好几个大牪级的学者吸引力强,再一方面,国际会议来的人总归是要多一些——至少报销起来更方便——再做当众宣读论文的人就更少了。

不过,杨锐目前的情况却不一样,他的声望正隆,相比学术界的名气,首先刷出的社会声望就强的不行,这样的学者,斯德哥尔摩大学邀请起来是一点压力都没有的。

另一方面,斯德哥尔摩大学因为诺奖的原因,本身就是有些与众不同的,他们秉承着传统,每年都会做一定量的当众的论文宣读,办起来驾轻就熟。当然,大部分有资格做当众的论文宣读的学者,要么是诺奖获得者,要么是诺奖候选者——全世界最容易见到诺奖学者的地方就是斯德哥尔摩,这是人家的资源,没理由不让人家用的。

杨锐自己都没有想到能捞到这么一个机会,不禁问道:“我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当众宣读论文,合适吗?”

“有资格在《科学》上发表的论文,怎么会不合适呢。您放心吧,只要您同意,我会办好的。”休斯顿说的冠冕堂皇,却也悄然的对杨锐有所暗示。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要说休斯顿意识不到杨锐对诺奖的小心思,那是不可能的——天底下的学者,只要有点兴气,都不可能是诺奖为无物。

但是,休斯顿只当看不出杨锐的小心思,却是决定暗地里为杨锐行个方便。

休斯顿是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正职教授,虽然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不怎么样,在斯德哥摩尔大学内部却是说得上话的。他觉得杨锐的水平可以做当众宣读,帮他申请一个,谁都说不出二话来。

杨锐自然应允。

过了两天,斯德哥尔摩大学就发来了邀请函。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也都收到了邀请函,有的就此发布了新闻,有的则调派记者,准备进行深度报道。

而在学术界与媒体界之外,另有一批人,也对杨锐当众宣读论文,倍感兴趣。

第1319章 西伦

安德森站在学校的大礼堂门口,笑容满面的向蜂拥而至的来宾打招呼,并且不时的为认识的宾客,送上特制的胸牌或卡。

这是他的专属技能,安德森记得所有到斯德哥尔摩大学来访的重要客人,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与重要候选人,各国领导人与重要政治人物,文化届的名流,商界名人以及给学校捐过大额款项的不管是不是名人,不管是不是人的两足直立动物。

没人知道安德森是怎么做到的,休斯顿私下里猜测,安德森每天晚上都会带着当天的宾客照片回家背诵,就像是背单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