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9页

车,走的更慢了。

快到北大校园的时候,更是水泄不通。

“下车步行吧。”不知是谁号召了一句,学者们纷纷走下了车。

宽阔的马路上,挤满了来自各校的学生,工厂的工人,以及本地的居民。

大家有的在兴奋的聊天,有的在高喊口号,试图组织一支新的游行队伍,更多的人,只是敲响手里一切能够敲响的东西,脸盆、饭盆、铁锅、痰盂……

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学者们互相看看,尽皆失色。

他们在车上的时候,还感受不出来,此时下了车,才体会到了这种浓浓的胜利的气氛。

“杨锐是世界第一!”

“中国生物,世界第一!”

“北大生物,世界第一!”

旁边,猛的有人吼了一嗓子,附近就全乱了。

那些组织了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的小队伍,齐心合力的喊出口号,然后就会得意洋洋的看向四周,有类似规模的队伍,就会喊出现编的其他口号,整个流程,就像是军训时的拉歌似的。

群众玩的无比的开心,学者们挤的是满头大汗。

终于进入到北大校园,却见周围是更多的人,更吵的声音,更乱的环境。

边虎眼睁睁的看着一名学生,一只手举着麦克风,一只手抓着白酒瓶,骑到音响上,高声道:“各位同学,各位老师,社会各界的朋友,我今天真高兴,我做过知青,当过工人,刨过地,放过牛,当过木匠,做过车把式,我平生最高兴的两件事,一件是通过高考,上了大学,一件事是今天,看到我们北大的杨锐,得到诺贝尔奖,我觉得,我上大学,就是为了看杨锐得奖的!”

“好。”下面的学生,就像是演唱会的观众似的,配合的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