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2页

“是杨锐。”方正业的眼神超好,一眼就认出了主席台上,手持话筒的年轻人,是前几天被铺天盖地的宣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

张滨看不清楚人,“咦”的一声,问:“没看错?”

“看不错,我女儿只要电视里看到他,就不许我们换台。”

“不许讲话。”教官的脑袋向前探了一下,恶狠狠的看过来,虽然只是十几岁的兵娃娃,却是没人敢得罪的。

方正业和张滨只好闭嘴不言。

台上的杨锐,说话的节奏也起来了:“我受化药振兴办公室的委托,对华北药业,华北第一药品厂,天津市生物化学厂等企业,做了一个重组的研究……如今看来,继续做中成药,或者是旧有药品的仿制药,是很难养活在场的一万多人的,我想,大家也不愿意像大集体的工厂那样,过只拿死工资的日子吧。”

“不想。”有人喊了出来,就有人附和。

方正业也忍不住开了口。

别看大家都是国企,国企和国企之间的差距也是极大的。

最基础的就是看国企的爸爸是谁。央企高端就高端在了爸爸的地位高,就80年代来说,部委直属的国企也很高端,不过,这种理念正在受到冲击,像是兵器部这样的大部委,也因为扛不住大量的三线工厂而入不敷出,几个机械部下属的企业也是日渐衰败,很是令人失望。

相比之下,地方省政府和省会城市的国企还算稳当,例如方正业所在的华北药业,不仅能拿到工资,每年还能出游一次,报销全家医药费这种事,也算是工资外的福利。

即使华北药业眼瞅着不行了,它的骨架子也比集体企业大多了。

大部分的集体工厂,别说是拿死工资了,就是能拿全工资也是奢望。

在场的工人,以前是看不起集体工厂,现在更是不愿意进入国企工厂。

杨锐没有等群情激荡的时候,紧接着就道:“既然不想,就必须要做出改变了。我认为,新的工厂,应该以开发和生产新药为目标。当然,新药的开发,将由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来负责,但生产工作,就要交给各位了……”

杨锐说着略提了一下产学研结合,并不用说的太细,只需要让工人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