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4页

同样的临床试验,国内基本可以省去所有步骤,中药和中成药连双盲都不需要,还要什么临床实验。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企业主要也是没有开发新药的经验,才造成一款新药都没有出现的情况。

相比之下,做过去铁酮的杨锐,对于新药研发已经比较有心得了。

如果有必要的话,他是可以指导研究员们,进行新药开发,而不必亲力亲为的。

经费再少的话,用二手仪器和低端仪器,也不是不能开发新药。

无非是时间久一点,成功率第一点罢了。

若是不想浪费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的时间,杨锐甚至可以再聘请临时雇员。

胡池现在熟悉了杨锐的说话模式,却是很有警惕的问:“多穷?”

“穷做法啊。”杨锐沉吟了一下,道:“六七千万美元是要准备起来的吧,再少的话,到5000万美元吧,再少的话,做错两个方向就白饶了,到时候可就等于白浪费了。”

杨锐也不是有意的危言耸听。他就算是看得清方向,也不知道实验得做多长时间。

胡池听的撇撇嘴,道:“这时候谁能拿得出五千万呀。还是美元。”

杨锐耸耸肩,道:“我去铁酮也是做到临床二期,你们愿意把后面部分交给国外公司的话,再到3000万美元也是能做的,这就和我现在做的戈谢病的药品的成本差不多了。当然,3000万美元做不出葡萄脑苷脂酶也是有可能的,但只要做出来东西,展现出希望的话,捷利康应该还是愿意追加成本的。”

“我们可没钱再追加成本了。”

“我们?”

胡池咳嗽两声,道:“李老爷子,也是当年的老革命嘛,总之,3000万美元,还是太多了。”

“那就没办法了,这就是精穷的价格了。”

“能不能和捷利康谈一谈?让他们也加入进来,一起合作?”胡池显然是做过功课的。他想要的无非就是新药罢了,虽然大家连是什么新药都没谈,但是,总是下意识的觉得新药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