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4页

但在80年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商场等所有公用设施,都是没有暖气提供的,办公室和家里固然是可以烧暖气或烧炉子,但那仅限于很狭窄的空间,比如家里白天就在客厅烧炉子,晚上没有土炕的话,就全靠抖来暖被子了。

办公室也是如此,大家工作最集中的地方,领导的办公室还能暖和一些,但也是要穿着毛衣乃至于棉袄的暖和,到了走廊里,厕所里的时候,一点热气都是寻不到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一整天都会觉得寒冷,有时间就恨不得抱着炉子取暖,而在工地上,燃料不足就很惨了,没有良好的住宿环境的燃料不足,那就更惨了。

团长道:“我们先取了一些活动经费,用来购买煤炭,不过,首都的煤炭配额也很紧张,买到的不多,还多是碎煤,只能做一些煤饼来……”

“战士们将时间用在建临时房和收集取暖材料上,是很浪费的。”戴英雄道:“天气会越来越冷的,这个问题不能解决的话,建设工期就不能高速度高水平的完成。”

高速度高水平是一条标语,就挂在路口的墙上。

“老韩,你看物资局能不能想想办法?”市委领导问后面的人。

“调配一些煤炭可以,取暖设备的话,现在到处都很紧俏,可以先做一些蜂窝煤炉,再买一些铸铁炉……”老韩说的比较细致,他刚到工地看过,就知道现在需要什么,脑子里已经过了一遍了。

“请工厂加班加点的生产一部分出来。”领导转身对秘书说了一句。现在的工厂大部分仍是国企的,尤其是首都的小企业,多数是街道或区委下属的,接到市委的命令,只会拼了命的干。

“住房的问题,始终是个大问题。”市委领导再次缓缓开口,道:“这方面,大家集思广益一下。”

一群人都嘀嘀咕咕起来。

实际上,在场的都是有经验的干部,眼下的工地是什么情况,早都看在眼里,现在不过是交换意见,争取共识罢了。

“为了争取时间,就只能想办法提供现成的房子了。”城建局的干部,期期艾艾的提出了方案。

“从哪里找现成的房子?”

“这个……分散安置的话,比较容易做到……”

“不行,分散安置,没办法保密了,必须要集中安置,实在不行,我们工程团,宁愿艰苦一些。”团长一点都不心虚,他是与士兵同吃同睡的,晚上住没屋檐的食堂,套薄睡袋,烤没热气的篝火,条件虽然困难,但是能有利于完成任务,工程团上下都没有意见。要是比条件的话,首都再查也不会比西南的穷山峻岭更差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