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页

谁能想,王良才就这么把谜底给解开了。

杨锐又是无奈又是认同的点点头,道:“想法非常有创意,结果如何?”

“对比实验证明有显著性。”显著性指的是数据,王良才此时省略了,在外行人听来,似乎有点黑话的意思,在实验室里却没有丝毫的违和。

实验结果自然是有显著性的。杨锐暗自笑一笑,翻到了实验记录的部分,核对了一番。

虽然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他还是需要仔细验证。

学术造假都是发生于细节当中的,没有人会去修改最后的数字,然后让结果吻合。当然,蠢蛋总是有的,但是并不显著。

正常的学术造假模式,都是从原始数据开始作假,改了最初的数字,后面的数字再经过正常的运算图标做出来,看起来就煞有介事了。

而项目负责人,或者实验室主任的职责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抑制实验室内其他学者的造假冲动,同时,也承担着一切学术造假的后果。

所以,日本的美女研究员造假之后还在狡辩,她的导师就毅然自杀了。

在这一点上,项目负责人有点像是西餐厨房的主厨,他不用亲自动手,但要检查所有人的工作,并做好最后的品控工作。

王良才对实验记录有信心,对此并不担心,等杨锐看了一会,才继续道:“去核部分只是小的修改,并不是最主要的突破。”

“我对你组的信心更强一点喽。”杨锐的脸上不由的显出笑容来,让其他研究员也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也悄然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喜欢杨锐的说话和做事方式。

他喜欢杨锐用“你的组”或者“你组”来做描述。国内学者的通常习惯是“你们组”,两者的区别在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在80年代,个人主义毫无疑问是要受谴责的,是要受集体主义的压迫的。若是换一个人,换一个实验室的话,就“你的组”三个字,足以开一场批斗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