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9页

年轻的杨锐与中兴的老大帝国,相得益彰,又互为促进,原本就是国人茶余饭后的小骄傲。

许多老大妈都把杨锐当邻居孩子一样看了——向杨叔叔学习什么的,早就成了在校生的噩梦,家长们的口头禅。

可是,就算是在校生,也不愿意听到杨锐“倾家荡产”、“抛家舍业”献身科学的故事。

就像是杨振宇、屠呦呦、莫言,国内的讨论是国人间的讨论,没人愿意接受外国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热情建议。

只是不到一周的时间,从北大三角地扩展开去的讨论,就溢满全国了。

蔡教授等人原本以为杨锐有自己的计划,也没有太过于操心。

可是,眼见着外面的讨论日趋激烈,学生乃至于记者都分成了集团,从三角地吵上了报纸,又从报纸炒上了电视,杨锐依旧没有露面,蔡教授终究是忍不住找上门来。

不管怎么说,杨锐都是自家的教授。

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蔡教授还没进门,就感受到一阵紧张的气氛。

只见实验室旁边的警务亭,荷枪实弹的站着一排的武警,怕有一个满员班。武警后面的亭子里,原本只有一名警察常驻,而今却是换成了三个,还都是认真做事的模样。

“这是怎么了?”蔡教授心里不由的发急。

“前几天有学生来请愿,还有自发来捐款的,杨教授就让我们把实验室给封起来了。”警务室里的人认识蔡教授,拨开了武警说话。

“杨锐呢?他出来了吗?”

“就前几天出来了,给学生们说了说,然后说自己要闭关做实验,不见人不听电话。”再说话的却是许正平了。这些天来实验室的人太多了,他时不时的要出来见人,还不如就呆在外面的休息室里。

蔡教授一阵头痛,怀着最后的希望,问:“他总回家了吧?有没有看报纸?”

这次,许正平点了点,道:“有回家,但都是晚上坐车去,第二天坐车回,报纸倒是有看。”

蔡教授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道:“总算不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