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她说现代词一套一套的, 如今天京内外老顽固不少除梁成外,其实暗地里很多人还是对专攻儒学的思想根深蒂固。如果再加入科举,势必会被认为是分解儒学。岂能再复兴百年前被儒学淘汰的废学。

这个节骨眼上,儒学重要,墨学也重要。

她既然要修复先祖决策上的错误,就必须要调和矛盾,最好和新策一样文武合流。杜绝文官和武官内部撕扯消耗国力。

特殊时期特殊政策,谢兰芝是持赞同意见。

但天京就不同,学子们听说五门唯墨门门槛最高,并且还没有儒门,纷纷上书提出质疑。

如果谢兰芝收到,她大可撕掉,懒得回复,别人也不敢有意见。可收到的人是司栖佟。

司栖佟答复他们:儒学主科举,科举应试更需人才。

她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学子们也放心了。

科举刷掉九成已是骇人,大部分学子怕新主偏门才上书提醒,也有学子有自知之明开始另寻他道博前途。

不少人盯上小科举,这些人对小科举保持比较开明的态度。

司栖佟注意到便又下达一条新令:三年科举可转二年小科举,能赋高者可成为特试状元。

并且明码标价俸禄和待遇。还增加年末绩效,要是表现好一年的俸禄比正官还多。

顽固的学子唾弃商贾味十足的五门。尽管唾弃,五门的门槛却被人踏破。

很快学子内部撕裂成两队,反小科举者,不再与其为伍,另一队则是支持小科举,让学子多一条出人头地的路。

选小科举的学子也被人唾弃为落榜生。

天京学子群体开始争吵不休,日吵夜吵,衙门口吵,顺天府吵,菜市场口吵。能吵的地方都吵遍了。

读书人不会学武夫动不动拳脚相加,读书人思想虽各异,但素养极好,最粗暴也就撸撸袖,叉腰,打口水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