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齐王爱熟妇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996 字 3个月前

“又胖了三斤”</p>

“胖点好,胖点好,弟弟小的时候也胖,现在提刀上马,追逐漠北,小时候胖,长大了才能勇武。”</p>

好似家常的声音在坤宁宫内响起,在宫中主位,朱由校正乐呵呵的坐在榻上,旁边矮几上放着各种小食、冰饮。</p>

在他面前,张嫣正带着朱慈燃三人称体重,他们用的是军备院研制出来的“台称”,而他们刚才讨论的,便是朱慈燃的体重。</p>

朱慈燃走下了台秤,而张嫣瞧着他,一脸担忧的回头对朱由校道</p>

“万岁,寻常孩童如燃儿这般大的时候,也不过四十来斤,而燃儿已经五十一斤了。”</p>

“正常,弟弟这么大的时候都五十六斤了。”朱由校乐呵呵的回答,心里不以为然。</p>

他抓起一个桂花糕吃下,随后又用汤勺挖了一勺“酥山”放入口中。</p>

瞧着他暴饮暴食的模样,张嫣扫视了一下,然后走到朱由校旁边坐下,关切道</p>

“万岁,王御医他们说让您忌口,您不能再胖了,若是再胖下去,恐有”</p>

张嫣没有继续说完,但谁都知道胖了之后不好。</p>

说起来、朱由校已经二十六岁,虽说闲暇时刻还是会干干木匠活,但整体来说他是缺少运动的。</p>

这也就导致,在他进入二十四岁后,他的体重开始不受控制的增长了起来。</p>

眼下的他足足一百五十斤,身高五尺五,折为后世单位则体重一百八十斤,身高一米七六。</p>

这样的身高体重,不管放在哪个时代都算得上肥胖的,而这还是朱由检经常带着朱由校出去走动,狩猎的结果,不然他可能会更胖。</p>

“倒也是,就是不知道弟弟为什么不胖。”</p>

朱由校一边吃,一边摸了摸自己的大肚腩,三句离不开朱由检。</p>

在说话的同时,他看向了站在角落的王安,笑呵呵问道“王安,弟弟眼下身长几何体重几何”</p>

“回万岁”王安经常出入太医院,而太医院的御医基本每天都为朱由检、朱由校做检查,自然清楚。</p>

“齐王殿下昨日身长五尺八寸,体重一百三十七斤,太医院的御医说殿下脉搏强健,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好”</p>

五尺八寸,一百三十七斤,这是朱由检二十岁的状态,折为后世单位则是身高一米八六,体重一百六十五斤。</p>

这身高体重在后世都算得上标准,更别提眼下了。</p>

“弟弟都比我高三寸了”朱由校听完,有些感叹。</p>

“殿下平日里的饮食作息和万岁有何不同”张嫣不关心那些,他只觉得朱由检保养得当,想知道两兄弟的不同。</p>

王安见张嫣询问,也如实回答道</p>

“殿下入岁以来,每日辰时整七点起床,随后更衣用膳,至辰时四刻八点处理奏疏。”</p>

“午时整十一点殿下会让齐王府的庖厨准备膳食,随后去王府的马场骑射,与值守将士角抵,至午时六刻十二点半休息,前往存心殿用膳。”</p>

“用膳结束后,殿下会在存心殿午休一个时辰,申时整下午三点起床前往承运殿继续处理奏疏。”</p>

“到戌时整下午七点返回长春宫用膳,继而再处理一个时辰的奏疏,基本每日在子时四刻午夜十二点前入寝。”</p>

“基本每日会腾出一个半时辰锻炼,四个半时辰处理奏疏,午休一个时辰,入寝休息五个时辰左右。”</p>

王安说完,特意看了一眼张嫣,而张嫣见状则是埋怨似的看向朱由校,眼中带着几丝不高兴“万岁”</p>

“我每日也腾出两个时辰为宫里和齐王府修补家具啊,只能说弟弟不容易长胖,宝珠你太过杞人忧天了。”</p>

张嫣这点埋怨对朱由校来说不算什么,他很坦然的为自己诡辩,为了不让张嫣继续说下去,他特意看向王安问道</p>

“齐王府的膳食如何”</p>

见皇帝询问,王安如数家珍的一一说道</p>

“殿下节俭,每日三膳里,早膳一碗面、或者一碗米粉、米线,加上几个鸡蛋,一杯泡茶就足够了。”</p>

“午膳吃的也不多,基本六个菜,两荤三素一汤一茶。”</p>

“晚膳会吃的清澹些,基本是一荤两素一汤,偶尔晚上会吃些糕点,但不会太多。”</p>

“就这么些”朱由校有些错愕,他没想到自家弟弟的膳食是越来越简单了。</p>

当初在勖勤宫的时候,朱由检基本上早膳在三个菜左右,午膳八个菜,晚膳六个菜。</p>

倒是不曾想,搬出去后,他的饮食标准反倒下降了。</p>

对比他,早膳六个菜,午膳十二个菜,晚膳九个菜的朱由校可以说算得上暴饮暴食了,长胖也在所难免。</p>

“今日起,后宫也按照这个标准吧。”</p>

张嫣听了王安的话,便打定了主意,对着负责内廷的女官开口,而女官隐晦看了一眼朱由校。</p>

朱由校见状,连忙说道“弟弟是一个人用膳,我们是一家子,这不一样。”</p>

说罢他看向女官“早膳五个菜</p>

,午膳九个菜,晚膳六个菜吧,记住午膳和晚膳准备海鲜乱炖和云南的山珍。”</p>

“奴婢领命”女官闻言回礼应下,而张嫣听到朱由校减了六个菜,心里也比较满意,并没有反驳。</p>

“对了,选妃的事情准备的如何了”</p>

朱由校想起了朱由检的婚事。</p>

“地方还在选妃,朝廷上下三百府,每个府选三人,合计九百名秀女,加上各国的秀女,合约一千五百二十七人。”</p>

“内帑这边拨了三万两给各府,算作各家秀女的路费。”</p>

张嫣为朱由校讲解,但说着的同时她也说道</p>

“殿下那边提了些要求,就是把秀女的年纪提高到十六到二十岁。”</p>

“不过太妃听了后觉得不妥,因此降到了十五到十九。”</p>

“臣妾觉得,十五到十九也有些偏大了,想降到十四到十九”</p>

明代的亲王选妃,年龄基本是被限定在十三岁到十六岁之间。</p>

对于朱由检这种有着后世记忆的人来说,这个年龄区间和犯罪没什么区别,他自然让人提了要求。</p>

不过问题在于,如果把秀女的年纪提高到十六至二十二,那选妃的难度就变大了。</p>

正常来说,明代女子到十四岁的时候,其父母就开始为其选夫了。</p>

这个时间不会超过三年,也就是说超过十七岁的女子在大明就已经算是“剩女”,而二十岁以上的更是“大龄剩女”了。</p>

如果按照朱由检的要求,那百姓或许会觉得她这个皇后和刘太妃故意为难齐王。</p>

张嫣还是得为朱家的脸面考虑的,因此她居中选择了十四到十九这个不太那么尴尬的年龄段。</p>

“确实有些大了,就按照十四到十九选吧。”</p>

朱由检的要求难得被朱由校驳回,甚至在驳回的同时,朱由校都有些怀疑自己弟弟的取向有些不太正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