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碎叶城西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864 字 3个月前

“唏律律”</p>

七月初,毫无疑问,这个季节是草原最美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也是西域最美的时候。</p>

新疆的入秋要比中原晚一些,因此七月初碎叶城北面的草原,依旧宛如一席色彩斑斓的绝美花毯伸向远方,绿意盎然。</p>

十七世纪的碎叶城北部草原野花遍地、水草丰美,迎来了一年最美的时节。</p>

这里的景色如诗如画、气温凉爽舒适、空气清新自然。</p>

一队百余人的明军骑兵打着“李”字旗号,与碎叶水一路相伴,巡视大明边塞防线。</p>

碎叶水两岸是丰茂的山地草原和河谷草原,从山脚至山腰处的云杉密林,苍翠挺拔,成群的牛羊、骏马和白色的哈萨克毡房散落在草原上,远处的雪山依稀可见,移步易景。</p>

策马上了一座小山丘,只见到南边天山山脉那群山环绕,高山流水,四周是博大的天然草场,上面林立星星点点的毡房。</p>

那白云般的羊群,以及幼呵的牧羊人让人心里安静了下来。</p>

这美好的景色尽收眼底,让巡边的士卒们充分领略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p>

皑皑的雪山,郁郁葱葱的云杉,绿意盎然的草原,悠哉的牛羊,这些存在的同框,让人忍住不感叹安西的美丽。</p>

一名青年士卒下马用清凉的碎叶水洗了洗脸,回到战马身旁的时候,另一名稍大的士卒策马过来,伸出手拉他上马。</p>

“你们两兄弟别太过放松,这里毕竟是边疆,时不时还是会有北虏出现的。”</p>

见到这两人悠哉的模样,远处的一名青年将领对二人喊了一声,二人也连忙笑着策马赶了过来。</p>

“总兵放心,我们警惕着嘞。”</p>

头盔下,皮肤略微有些发红发黑的青年抬起了头,露出的是他那让人熟悉的面孔。</p>

“如何刚刚从军可还适应可有要哭着回家的想法”</p>

面对这二人,驻马“李”字旌旗下的李定国看着面前二人,略带笑意。</p>

“没有”两小子斩钉截铁,对李定国抱怨道</p>

“你不知道我大兄每日都让我们做些什么,他自己倒是可以南游,我兄弟二人至今才出了北直隶。”</p>

两小子的对话暴露了他们的身份,仔细看去,可不是身为永王的朱慈焴和定王的朱慈炅么。</p>

“这安西辽阔,比在京城更能让人开心,除了想念母妃,其它时候我都不想回去了。”</p>

朱慈焴身着布面甲,笑得极为高兴。</p>

旁边的朱慈炅比较话少,心思也比较缜密,因此往往都是点头笑着附和,表示自己的想法也一样。</p>

“你们俩倒是安分,比他好多了。”</p>

李定国说着二人,不免想起了记忆中那个贱兮兮的小黑胖子,脸上露出笑意。</p>

他正想说些什么,远处一队塘骑策马而来,顿时吸引了众人注意。</p>

赶来的塘骑在马背上作揖行礼,随后递出传递军令的竹筒</p>

“总兵,北镇抚司消息,北虏的虎墩兔趁夏出击哈萨克,吞并大、中玉兹两部。”</p>

“知道了”听闻消息,李定国迅速接过看了一眼,然后只是回了一个好字。</p>

不懂的朱慈焴不由询问道“我们不作回应吗”</p>

“都督府的令旨是暂时不回应。”李定国回答一句,紧接着对朱慈焴和朱慈炅这两个对于军事了解只存在理论上的“新兵蛋子”说道</p>

“日后你们不管是为王还是为将,都得记住军令如山。”</p>

“是”二人闻言连忙作揖应下,这一幕并没有对身边的士卒将领造成什么冲击。</p>

藩王和宗室子弟入伍,这是从天启五年之后就已经出现的事情了。</p>

对于五军都督府的将领和士卒来说,什么这个王那个王的,进了军营只看军职,其它扯什么都没用。</p>

“回碎叶城。”</p>

看完了军报,李定国调转马头准备停止巡视,返回碎叶城。</p>

朱慈焴和朱慈炅作为其亲卫,也当即吹响木哨,告知在原地休息的各骑集结。</p>

不多时,四散的骑兵重新聚集起来,他们也开始向南边的碎叶城踏上返程。</p>

从北边的草原一路向南,连续赶了十几里路后,远处开始出现正在开垦田地的百姓。</p>

他们三人一组操作拖拉机,试图在冬季到来前,多开垦一些田地。</p>

作为西进的重镇,碎叶城是安西和北军布置的重中之重。</p>

因此,混凝土的乡道和城墙都已经修建起来,灌既田地的水渠也在军民合作的情况下一条条的疏通。</p>

至眼下,这个仅仅只收复二十几个月的地方,眼下却已经焕发生机。</p>

上万使用拖拉机的百姓在田间劳作,以碎叶城为中心,向四周开垦土地。</p>

“按照这架势,明岁春种前,碎叶城的耕地应该能突破二十万亩。”</p>

李定国看着田野间属于农民的盛况,心里是比较感叹的。</p>

面对他的感叹,已经当了一个</p>

月亲兵的朱慈焴也说出自己在碎叶城衙门哪里听到的消息</p>

“听陈知府说,碎叶县的耕地已经有十六万亩了,以碎叶城两万百姓来说,六万亩地就能养活他们,剩下十万亩都能支持大军西征。”</p>

“只是李大哥你觉得明岁叔父真的会下令收复河中地区吗”</p>

“会的”李定国不假思索的回应,因为他知道朱由检已经下了决定。</p>

“近来军中好多人都担心叔父走了,朝廷的国策会变。”</p>

一直没有说话的朱慈炅语出惊人,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让李定国觉得奇怪。</p>

从大明报刊登齐王可能会在天启二十三、二十四年就藩开始,民间和军队之中就对这件事情有过不少的争议。</p>

尤其是从去年开始,这场席卷大明近六成耕地,近七成人口的大旱降临后,许多人更是觉得齐王不会在这种节骨眼下离开大明。</p>

大旱给大明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单单中原田地抛荒的事情就足够忙活很久。</p>

因此在许多人看来,齐王大概率会暂时不会就藩,应该会重新把大明推向盛世之后,再寻思就藩的事情。</p>

但李定国很清楚,朱由检决定的事情,没有人能改变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