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854 字 2022-11-11

见庾亮恢复了平静,温峤也松一口气。先前他目睹兄弟失和,心中已是极为尴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其实从心底而言,温峤对于庾条的话也不乏认同。他与庾亮虽是至交深厚,但对于庾亮的一些做法,并不是发自肺腑的认同。

他的履历可谓丰富,周转南北,所见诸多。如今天下的纷乱形势,乃是古今未有之大乱。中朝群臣不可谓无俊才,面对这样的局势仍是束手无策。如今之江东较之中朝更多局促窘迫,凡事实在不宜操之过切。

早年他渡江而来,先与王导面谈,发现此君既不过分悲悯消沉,也不过分激昂羞愤,对时局有一个清晰认知,因而心内对于王导便分外推崇。后来随着王门势大,不独王敦为乱在先,王导在纷乱时局中似乎也渐渐丧失了最初的清晰判断,温峤才与之渐行渐远。

中书的一些做法,在温峤看来失于勇猛。但对于时下究竟该采取怎样一种立世态度,温峤自己也无一个清晰的策略,索性便着眼当下,少作远瞩。

庾亮倒不知温峤心中作何想,恢复了平静后,他沉吟一番才又说道:“今日本为太真践行,实在不宜再谈太多公务。不过对于荆州,我心内实在不能放心。无论如何,我希望太真能谨守上游,勿使西土动荡。”

“我尽力而为。”

温峤微微颔首,中书之所以有此言,乃是因为庾条归家之前已经告诉他,台中已经决定征召历阳归朝。先前温峤已经多有劝说,并表态希望能率兵拱卫京畿以防有变,却被中书拒绝。早先目睹他家兄弟失和,眼下这个情况,温峤更不好再发别的议论。

眼下也只能相信中书的判断,历阳久居西藩为肘腋之患,早晚都会生乱,与其坐观对方继续势大,不如趁其祸浅而剪除。

因为先前之事,庾亮也乏甚谈兴,匆匆结束宴席,即刻便要返回台中。如今台中诸多事务忙得他足不沾地,若非是为温峤这个挚友践行,等闲人他根本都无暇顾及。至于庾条这一件事,眼下庾亮也无暇处理,只能等待历阳之事解决后再回头处理。

京口他是必然要重整一番,无论是谁都阻拦不住他的步伐。若庾条尚是执迷不悟,庾亮心中也有了想法,直接将其圈禁在家勿使外出。

温峤与庾亮同行将其送入台城,自己却没有进去,而是转而又回到城中自己寓所。明日他便要受诏离都归镇,趁着这一点拜访一下都中故交。

刚刚回到寓所,门生便送上几十份请柬。时下都中气氛如此,温峤执掌江州方镇,与中书又是相交至深,举止自然备受瞩目。

闲坐在席中翻看这些请柬,温峤眉头却忍不住微微蹙起。如今都中但凡与他有所交谊或者有论交资格的人家,几乎都有请柬送来,由此可以看出人心的不安定。

邀请虽然多,时间却有限,温峤只能挑一些在他看来比较重要的邀请予以回应。其中有尚书令卞壸、太保王导等等,温峤也知这些人多半还是想让他出面劝一劝中书,但他也是无奈。这些人长居都中都影响不到中书的决定,他匆匆而来,匆匆即去,又怎么能够劝服。

略一沉吟之后,温峤提笔一一回信。对于王太保,温峤心中其实是有些不满的。王氏名望资历俱有,太保亦不乏超凡眼量,受命辅政,本就应与中书互相牵制,互相调和。然而彼此之间却是囿于门户,绝少往来不说,太保其人更是喑声而退,罔顾其辅政之责,较之早先的从容兴废不可同日而语,渐趋流于庸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