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虽是奴籍,但家里唯一的儿子从小却是个聪明伶俐的,就想让他识几个字送了学堂,没想到这成哥儿竟有过人的才智,一时名声大噪入了潞王爷的耳。
周瑞成有了潞王爷的提携,从此可算是入了正途,什么童试、乡试、一路走来是顺风又顺水,回回中头名。
这次秋闱,凡是认识周大春的人也都在他耳边奉承,那也是必中的。
说起锦娘与周瑞成的亲事,那还得从六年前说起。
那一年,李锦娘她爹李栓柱正好给周瑞成他们家盘火炕,那一天正好带着八岁的李锦娘去城里卖她自已的一些绣品,等到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李锦娘也没等到爹爹回来跟她汇合一起回家,她便自己去找爹爹了。
她一个人来到当时周瑞成他们家所在的斜街胡同,因为不知道爹爹是在哪一家干活儿,只知道是给王爷家当差的,这当时在李锦娘心里那可是很有身份的人物,想来也好打听。
要说无巧不成书呢,这一天巧就巧在她正好与刚下学回来的周瑞成碰了。
李锦娘看着从眼前经过的翩翩俊雅少年,俊面如玉,身穿青灰布衫,身材修长,一字眉,杏眼偏长,炯炯有神,看着有个十三四岁,比村里的少年的确要清朗的多。
一眼打量而过,锦娘忙前问路。
周瑞成看着眼前胆小却并不扭捏的小女孩儿,虽年齿尚幼,却已然能窥见几许明艳姿容,眼睛大大的,眼波清澈明亮,覆着两弯卷翘而黑密的长睫毛,鼻子挺秀圆润,红唇贝齿,甚是好看。
简单一两句,周瑞成便引着锦娘往胡同里去了,一路便也熟络了几分。
有了这一次契机,很快,周家便着去了城外半坡村李家去求亲了。
这一年,周瑞成十二岁,锦娘八岁,按说,周瑞成他们家当时还是奴籍,即便是李锦娘这样平头老百姓家的姑娘也是不愿意结亲的,好好的谁愿意去做那伺候人的奴才,但因为听说他自小得潞王爷赏识入了国学,又想着小乞丐当年的一句“锦娘将来是个有福气的”一句话,便觉得周瑞成将来或许是个有出息的,便定下了这门亲事。
果然,周瑞成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