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若是细算下来,真掐算上那些奇怪的待遇,这工作,可比当一个七品小官还要轻松许多,至少养老有保障也不需要担上多大的风险。

闹了半年,这听风选上的人,跑堂一共只有九个,加上十五个打手,可谓艰辛。更甚者,它要求年龄合适,那些个有才华又年轻的乡试秀才们,在大家看来,都像是放弃了往后前程一般。

虽然听风说了不会阻碍他们考取功名,但是你都当上跑堂了,还有什么机会去考取功名?

这点,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想法。

但是万万没想到,那年科举,九个跑堂中的一个,竟然还真考上了举人。听风二话不说,直接送了五十两白银,就这么把人放走了。这能狠下心留下当跑堂的,要不就是走投无路,要不就是有自知之明。那举人跑堂,京里头有人认识,已经参加了两次科举,自然是觉得自己也没多大可能考上,可是现在是什么情况,不过半年,学了点跑堂的本事,竟然学识增进到考上举人了?

在众人惊讶诧异的目光下,终于,听风开业了。

意料之外的亲民。大堂别有风趣的节目,一度达到了万人空巷的境地。哪怕是门外的墙角,都顿听了不少孩童。再来就是各处墙上写着的诗词歌赋,哪一首哪一篇,无一不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作。

再加上听风雅间的不对外开放,你便是有钱有权,不得听风承认,你都没法预约上一间房。

开业半年来,听风雅间一共只开了四次房。

这四位,都是高熏数一数二的人物。

名誉四方的大书法家赵柳。

七十二岁高龄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张堂桧。

高熏唯一世袭候爵钱氏后人钱溟。

最后这一位,听得传言……是前三品太傅,万德之师南归子非!

对于第四位,众人持有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前三名的认可。渐渐的,这听风大堂,变成了一席难求的地方。

虽然要价不高,每天都采取排队预定制,但不妨总有些达官显贵,安排下人日日蹲守。好在听风和其它酒楼商量合作,把节目的一些单子卖给了别的酒楼。虽然要求要迟两天才能放出,但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也就够了。最后再加上听风的衍生小册子,已经满足了他们所有的需求。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来介绍这家酒馆?

因为,这听风,联合京城十一家酒馆,唯独把大户韩家拒在了门外。

两家可以说是绝对的死对头!

如今,这两大死对头……

正在争一家铺子。

位置,正在东街。

先前说了,京里头的酒馆,最为翘楚的一共就两家。

西街的听风和东街的大吉。

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