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页

比如马仁道所言衙门控诉积事,这是长安秩序初步恢复之后,在籍民众们向衙门申报自家在动乱中的人物损失。

“算了,两县衙官还是专心处理衙堂事宜,相关户卷籍册先送州府,另使员任之。两县缺员情况即刻报来,尽快安排授事。”

心里稍作权衡后,李潼又吩咐说道。现在客民被驱出城外,勋贵被压制的不敢声张,但土民才是长安城中比重最大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诉求当然不能忽略。

听到雍王此言,马仁道又连忙说道:“两县补员也是刻不容缓,单单品内所缺便十数员之多。职内各有失守,所以诸事才杂乱失治……”

“这么多?”

李潼闻言后不免一愣,长安、万年这样的京县,通常编制是县令一人,县丞、主簿、录事各两人,县尉六人,这是在品内的官员,一县便有十三个。

这些人各司其职,专事职内,才能让一县事务有条不紊的运转起来。结果单单两县衙官便缺了十几个,这等于一个县的编制直接就空了。

马仁道闻言后便苦笑道:“西京乱兆,已经不是短时。早在去年、早在垂拱旧年,西京城内便有失治之态。长寿旧年,西京留守平阳公在职时,便曾发生乱民入坊寇掠之事。魏相公居此短时,主要缉捕乡寇,未曾播治便匆匆东归。娄相公、李相公居此时,西京城内动荡不已,本来准备今年铨选大补缺员,可是……”

听到马仁道的诉苦,李潼一时间心里也略有尴尬,别说了,好像都是我的锅。武攸宜时期我干的,魏元忠时期主要搞我故衣社,甚至今年的冬集铨选,都被我搞政变给直接搅黄了,洛阳城里现在还有大批闲散官员等着铨选授职呢。

这么一想,也真不能怪大臣们废柴,实在是架不住幕后黑手瞎折腾啊!

“既然如此,从速补授缺员才是正计,名单交上来,州府会尽快拟定一个章程。”

讲到这里,李潼又有些心虚的加了一句:“政令归治才是当务之急,东西递信又要耗时颇久,眼下也只是从宜权授。”

他手中权柄虽然大,但是像这种根本的人事权还是没有的,六品以下必须要经过朝廷吏部铨选敕授。如果就连正经的地方官,他都能够随便任命,那跟割据关中也就没区别了。

当然,也不是全都没有,特别眼下仍然属于战时。他还是有一定的权力能够征募一些幕府佐员,但这并不属于朝廷正式的官职,勋功、事功方面也会大打折扣,拥有着很强的私曲性质。而且如果规模太大了,朝廷大可以一概不认。

当然规令是规令,现实是现实。现在西京这些地方官员直接缺职一半,连正常的运转都大受影响,他就算临时加授一部分检校官职,朝廷或许会感觉不自在,但也不会撕破脸的严加制裁。

毕竟,他来到关中后短时间内就不打算回去了,接下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逐步的试探和突破朝廷的底线,人事权方面当然是首先要下手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