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修渠的时间是在夏收秋种之间,冬日的秦川十分寒冷,虽不至于滴水成冰,可冻实了的土地靠他们现有的工具根本挖不动。

所以男丁们去挖渠的时候,嬴政便让人收购了刚刚夏收回来的麦秸和粟杆,加上麻杆,总算有足够的原料可以进行他的造纸实验。

战国时代的妇人们也和男人一样劳作,力气不亚于他们,干活还仔细,所以在造纸实验阶段,嬴政都用的这些自告奋勇前来干活的妇人。

他现在手头紧张,还出不起工钱,只能按工时记账,以后给他们折算成新开的农田分授。

这一点,他提前向秦王报备过,并没有超出秦国律法规定,又尽量在自己能力范围能给予更多的优惠,才能让这些百姓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修渠大业中来。

前世的他,总担心时间不够用,所以每件事都积极推进,不容许有任何拖延懈怠,在他雷厉风行的手段下,也的确没人敢于反抗,可被迫劳作和为了自己和子孙的未来而努力,工作的目的不同,态度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

这是他在后世看过了许多史书之后,方才明白的道理。

以前他总以为,百姓什么都不懂,只要让他们干活,下令便可,无需解释。

可现在他发现,如果让他们看到希望,知道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就能激发出他们更强大动力和后世人所说的“积极性”。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民夫能干的活,甚至超过原来服徭役的三到五个民夫。

更不用说,他们不再是麻木僵硬地服从命令,而是开动脑筋,跟着郑国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挖出更多的土方,浇灌更多的土地。

嗯,因为看到他大肆收集破布烂树根烂麻布头,以为他穷得快要靠倒腾旧衣物来给民夫供饭,于是他们开始主动地替他想办法省钱了。

对此嬴政并没有去解释,有什么好解释的呢,他们自己主动省钱,总好过大手大脚的浪费吧。

更何况,他的确也没多少钱了。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实验都是一件极其烧钱的工作。

尤其是这个时代缺乏的基础工具太多太多,大量的工具都是手工制品,而匠人的地位低下,大多都是各家诸侯和贵族自己家养的奴隶和匠户,想要找到野生的……除非是墨家门下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