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页

可赵构不这么认为。

他在海外诸国游历了一番之后,终于还是腻了,再美的风光,那些言语不通,不懂诗词歌赋的番邦子民,始终比不上大宋的繁华盛景,人文风采,更何况随行的船上竟然有两个歌姬怀孕,虽然未到产期,也让赵构兴奋不已。

若是她们能为他诞下麟儿,那他又何必再过继别人家的儿子?

至于年龄,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年纪大,想当初文王七八十还有儿子,叔梁纥六十七八才生下孔子,他现在才五十多岁,或许就是因为在宫中憋闷才无子,要不这出海不到一年就有两个歌姬怀孕,可见是地方不对,而不是他人不行。

无论如何,他还是希望能让儿子生在皇宫中,便可堵住那些宗室的嘴,免得他们再起争议。

至于建王赵玮(当初他给赵伯琮改的名字),那孩子素来孝顺乖巧,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只是他没想到,这出去容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回程之时,遇上海潮,在海上迷失方向,足足耽搁了两个多月才到了明州港,而那两个怀孕的歌姬,被风浪惊吓,在船上又颠簸过度,导致流产,让赵构气恼不已。

不过他觉得自己既然能让歌姬怀孕一次,那回去以后多盖几处园林,只要多宠幸些妃子宫女,总是还有希望,便也没将这两个歌姬放在心上。

赵构所乘的福船一到明州,便有人赶来接驾,来人赵构也认得,正是他那便宜儿子的亲兄弟赵伯圭,原本任集英殿修撰,才一年多不见,竟然升任明州知州,倒让赵构心有芥蒂,觉得是那便宜儿子做而来手脚,态度自然也没那么好了。

“朕出海行猎,不知朝中可与金人议和?建王可安好?”

赵伯圭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回太上皇,托太上皇之福,官家率军亲征北伐,大败金兵,亲手斩杀金主完颜亮,如今已收复汴京,正秣兵历马,准备继续北伐燕京,光复故土……”

赵构大吃一惊,觉得自己的耳朵似乎出了问题。

“你……你称朕是什么?”

赵伯圭抬眼望着他,微笑着说道:“太上皇。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远游,将朝政托付官家,而金主南下,官家北上迎敌,夺回汴京之后,自然恢复故都,群臣再三恳请,又有万民上书,官家方才登基继位……”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赵构气得拍案而起,“朕还没有死,建王岂敢篡位?”

赵伯圭急忙跪在地上,半是无奈半是炫耀地说道:“官家本不愿继位,然当时情势危急,群臣以黄袍加身,请官家继位,统领诸军抵御金兵,官家也是迫于形势,还请太上皇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