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页

嬴政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这孩子的文采堪称大明前三,然而年少成名,意气纷发,才会在大礼议时被嘉靖杖责流放,这样的好苗子到了他的手里,自然要从小□□,才能成为留给儿子的得力助手。

“啊……阿嚏!”刚刚到太原的朱厚照被大风吹得连打了几个喷嚏,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流。

王守仁担心地问道:“若是经不住这风沙,不如就留在太原,由黎清送你折返京城,不必勉强随我继续前行。”

朱厚照却咬咬牙,揉了把眼,哪怕眼睛红的像只兔子,眼神却凶得像条小狼。

“不!我才不回去,既然来了,我就一定要踏遍九边,到塞外去看一看,那蒙古小王子敢来我大明犯边,我也敢去他们的草原上打狼!”

王守仁见他倔强的模样,也忍不住笑了。

“好,既然殿下有此雄心,那微臣必然舍命相陪。”

朱厚照却扬起头来,骄傲地说道:“父皇说了,打鞑子用不着舍命,我们有火器在手,以后早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他们得意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说着,他举起马鞭来,直指塞外:“很快,就该到我去他们的草原上纵横了!”

第七十一章 一夫一妻独生子(10)

这个儿子就像野马,驯马不能强压,还得放出去让他尽兴,才能一展所长。

嬴政跟系统曾经讨论过自己先前两次养儿子的成败之处,无论是自己家的扶苏,还是宋孝宗家的赵愉三子,最大的问题都是心软。

他们生于皇家,长于宫中,没有见识和经历过民间疾苦,既无法共情,就谈不上理解,而嬴政本人自幼就是在血雨腥风追杀逃亡中九死一生地成长为后来的始皇帝,挨过饿也受过伤,正因为亲身经历过战争灾荒饥饿,他才对兴修水利和开荒种田有那么大的执念,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地要变强镇压一切反叛和敌人。

无论过去是对是错,他在不断的扩张和战争中,成就了自己的王朝大业,而在短暂的辉煌过后,漫长的沉眠和几千年的历史沉积,也让他有了长久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去反思过去的不足。

嗯,错是不会认的,顶多是因为时代和当时生产力的局限,导致他的英明决策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