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骡子还是公驴和母马搭配成功率更高一些,而且有骡子拉东西,用公马就略显奢侈了。

商人们觉得公马不如母马好卖,本着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普通的马匹就只采购了母马。

比起贵人们,其实庶民更需要骡子。

但是庶民却买不起这些母马,也不一定能找到公驴配种。

不过这都不要紧,商人自有妙计。

今日马市开张,商人们特意请了一些周边县城的县令和乡中的乡老,前来参观。

店家遥遥指着那边领人进去看马的队伍说道:

“看见没有,那些都是当官的。”

据店家所说,商人们打算将母马销售给基层的官府。乡县的官府采购母马之后,拿回去可以自行繁育骡子,再分发到下头的亭中。

秦国施行乡亭里的基层制度,在县之下,设置乡。一县之中一般有十个乡,一乡会划分出十个亭,而在亭之下则要分出十个里,一里便是十户人家。

除此之外,一里还会被称为一什。一什就是二伍,一个伍是五户人家。

1县=10乡=100亭=1000里=10000户。

不过具体划分还要看人口情况,不是规定死的必须按十进制来。

后世总是戏称泗水亭长刘邦相当于班级里的小组长,其实远远不止。一个亭长管理一百户庶民,那可是一百户,不是一百人,一户是一整个家庭。

秦朝一统后天下大概有三千万人,设置了756个县、6600多个乡、将近3万个亭。按照这个算法除下来,一亭约莫有1000人了。

骡子发到亭中之后,下头里村的庶民手头宽裕的,自可选择花少许秦半两,在需要的时候租赁。

再宽裕一些的,整个里有近百人口,说不定都能凑钱买一匹骡子,整个里村共用。

以后庶民只会越来越有钱,商人做不到基层的生意,做做乡县的生意也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