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也不是藏了什么世外高人,只是这宜州乃高祖发迹之地,子孙后代前来瞻仰自是寻常。”王在泽解释道。

“燕高祖乃是宜州人?”元静云诧异道。

“非也,高祖乃亳州人氏,前朝苛捐杂税繁多,高祖为人佣耕放牧,却食不果腹,便逃难来了宜州,谁知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农户纷纷铤而走险,组建义军,一举攻破京都,俘获前朝罪君。”王在泽解释道。

“那和这宜州县学有何相关。”元静云皱眉道。

“文以载道,这些世家子弟总不可能去宜州乡下的田地与农户打交道吧?”王在泽笑道。

“难怪这‘新政’选在了宜州,我当初还觉得他们选址过于偏僻,没成想还有这般渊源。”元静云静静道。

“嗯,你也莫慌,这董二郎主要还是为了迎娶方家女之事而来,想必他也要参加八月府试,怕路上来回奔波辛苦,这才暂留你们学院温习功课。”王在泽沉思片刻,宽慰道。

“嗯,荆州离益州郡有大半月的路程,若是往返一趟,确实浪费不少时间,这董二郎在这般关键时刻,愿意跋山涉水前来定亲,倒是对方家很是看重。”元静云轻声道。

王在泽点头表示认同,并补充道:“的确如此,这也显示了董家对这次定亲的重视。不过,你要小心应对,这个‘董’字令牌的事情不要轻易暴露,毕竟现在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与你娘亲之死有关。你也可适当和这董二郎接触,但切记,不可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继续和平日一样过下去。”

元静云心中明了,事情牵扯广泛,自是不能草率行事,“学生定会小心应对。”

王在泽安慰了元静云一番后,又说道:“今日天色不早,你先行离去,为师在医馆还有不少病人,若日后有新的线索,会及时与你联系。”

她轻声道:“劳师傅忧心,学生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