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诸位大臣喜气洋洋的样子,朱元璋却有些心塞。朱祁镇这个败家子,他的私库一直由王振管着,平日里,还赏了王振这狗奸贼不少好东西,现在却不能直接开口要回。皇帝要回自己的赏赐,得多磕碜啊?还是得再想想办法,从王振口袋里掏东西出来。

只是,大臣们没有喜多久,就开心不起来了。

【也先的军队势如破竹,大明守军难以抵挡,塞外城堡,接连失陷,败报频传,朝廷震动。朱祁镇也是头上冒火。在他看来,瓦剌就是北边的穷邻居,就靠着隔三差五,送点皮毛来打秋风,不靠自家大明朝接济,日子都没法过。自家已经待他们很不错了,竟然恩将仇报。】

【再加上王振在一旁煽动,说是大明朝以马上得天下,明太*祖和明太宗(作话④)都是亲经战阵,皇帝你正当年轻,身体棒棒,为什么不学学你的祖宗,搞一下御驾亲征呢?(作话①)王振这话,听着没问题,可是问题在于,朱祁镇哪里有他高祖爷爷和曾爷爷的本事呢?这就是说朱祁镇普信的原因,明明是个普通的皇帝,却那么自信,自以为可以比肩在华夏史上,能进帝王榜(作话②)前五的太*祖皇帝朱元璋。】

嬴政意外:这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竟然如此出色?

刘彻略有点酸酸的:我排名肯定在他之前吧?

李世民倒是好奇:不知道这位明朝太*祖皇帝,有何功勋建树,令后人如此推崇?

赵匡胤叹息:这位明太*祖推翻了蒙古建立的势力,我这连辽人都还没收拾掉,怕是不及人家。

玄烨眼里闪着意味不明的光芒,大清是在明朝被灭以后,捡漏入主中原(作话③),他自诩圣明,甚至以千古一帝自居。但他深知,中华历史上,传奇性的帝王不在少数,想要挤进前五,也并非易事。如今亲耳听到,后世之人,将朱元璋排在了前五,心中不嫉妒不酸涩是假的。

朱元璋听到后人,对自己如此尊崇,心里颇为受用。既然后人给了如此之高的肯定,说明他许多事做的都是对的,这让他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和荣幸。自从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离世后,他心中就再也没有这样舒爽过了。

第5章 普信皇帝朱祁镇(5)

群臣本都装作低头思索,或与旁人交谈,怕皇帝因为被说普信而生气,拿他们撒气。没想到,皇帝竟然露出了笑容。一时之间,群臣更加疯狂地交流和使眼色了,拼命互相询问:这是怎么回事!皇帝是个什么意思啊!

【不说逆天的朱元璋,他能赶得上他曾爷爷朱棣的一半,瓦剌也不会有这次入侵。】

听到天幕紧接着又夸朱棣,朱元璋心中一震,老四在打仗上,是有几分能耐的,但听天幕的意思,好像比自己想象的要好得多?那朱棣到底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

他努力回忆了一下,竟然发现,朱祁镇对自己的曾爷爷也了解不多,只知道朱棣御驾亲征了几次,蒙古势力听到朱棣的名字就怕,顿时有点气闷,真是不肖孙!

许多大臣听见此话,也纷纷点头应和,甚至有人高声道:“太宗在时,瓦剌人屁都不敢放一个!”引得众臣响应无数。

像英国公张辅这样的老臣,就是跟着太宗朱棣打过天下的,更能深感其中的差距。几位老臣不约而同在心中腹诽:不说比肩太宗,能比得上他爸朱瞻基,也不至于如此。斗蛐蛐儿,总比宠信宦官,偏听偏信好得多吧,蛐蛐儿又不会对国家政事指手画脚。

朱元璋听到大臣们的议论,心中宽慰又高兴,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事儿,在皇家可不多见呐,老四朱棣给自己、给老朱家长脸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遥望遥远的天际,心道:皇后啊,上天待我还算不薄,虽然把你和太子都带走了,可还是给咱留了个能干活的老四呢!若我能回去,一定手把手把老四带上道儿,就能安心去找你们啦!

【话说回来,朱祁镇吃了王振的洗脑包,变得普通又自信。可群臣们不傻,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竭力劝谏,兵部尚书邝埜、兵部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①可心比天高,实为草包的朱祁镇觉得,是朝臣不了解自己,王振说自己行,自己肯定行!而且,男人怎么能说不自己不行呢?】

最后那句,语气实在是促狭,李世民、赵匡胤忍不住乐出了声,刘彻干脆放声大笑;玄烨也呵呵地笑了,显然颇为赞同天幕的戏谑之语;连本来满脸严肃的嬴政,也翘了翘嘴角。

只有朱元璋完全笑不出来,只想打人,刚刚还因为朱棣被夸赞,而昂扬的心情,立马就掉了下去,无名怒火涌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