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李旦登基封功臣

武周天工谱 鲈鱼美 2489 字 4天前

唐隆政变后,李旦登上皇位,朝堂之上一片新气象。长安城张灯结彩,百姓们虽对宫廷的权力更迭有些懵懂,但也知晓新皇登基乃是大事,纷纷涌上街头,期待着能沾些喜气,盼望着在新皇治下过上更加安稳的日子。

太极殿内,李旦高坐龙椅,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神情庄重。殿下群臣整齐排列,林澈与太平公主站在前列,二人神色平静,却难掩眼中的疲惫与欣慰。这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他们为大唐的江山社稷付出了太多,如今李旦登基,也算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今日朕能登基大宝,多亏了诸位爱卿的辅佐。尤其是林澈与太平,你们二人在唐隆政变中居功至伟,朕定要重重封赏。”李旦目光温和地看向林澈和太平公主,声音沉稳有力。

林澈与太平公主连忙跪地谢恩。林澈说道:“陛下,这都是臣等份内之事,能为大唐尽忠,为陛下效力,是臣的荣幸。”太平公主也跟着说道:“是啊,陛下,只要大唐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儿臣与林郎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李旦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林澈,你在边关屡立战功,又在宫廷斗争中屡次识破奸人阴谋,保我大唐平安。朕封你为一品大将军,赐爵国公,掌管京城军事大权,望你日后继续为朕分忧,守护好大唐的江山。”

林澈心中感动,再次叩首谢恩:“陛下如此厚爱,臣定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李旦接着看向太平公主:“太平,你聪慧过人,在朝中周旋各方势力,为朕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朕封你为镇国太平公主,朝堂之事,你可与朕共商,务必协助朕将大唐治理得更好。”

太平公主感激涕零:“谢陛下隆恩,儿臣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封赏完毕,李旦又对其他参与政变、辅佐他登基的大臣们一一进行了赏赐,朝堂上下一片感恩戴德之声。然而,林澈和太平公主心里清楚,这只是表面的平静,朝堂局势依旧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武氏残余势力虽遭受重创,但仍有部分漏网之鱼潜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朝堂上一些大臣对李旦的登基也并非真心拥护,只是迫于形势暂时隐忍。

退朝后,林澈与太平公主回到公主府。府中依旧是一片忙碌景象,下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准备宴席,庆祝太平公主获封镇国太平公主。林澈与太平公主走进内堂,相对而坐,两人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对方,眼中满是疲惫与深情。

过了许久,太平公主轻轻叹了口气:“林郎,今日陛下虽已登基,可这朝堂之上,依旧危机四伏,我们日后还需多加小心。”林澈握住太平公主的手,安慰道:“公主放心,有我在,定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武氏余党不足为惧,我们只要小心应对,定能将他们彻底铲除。至于朝堂上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我们也需慢慢观察,分化瓦解他们的势力。”

正说着,下人来报,说李隆基前来拜访。林澈与太平公主连忙起身相迎。李隆基走进内堂,见到二人,立刻行礼:“侄儿见过姑姑、林将军。今日特来恭喜姑姑获封镇国太平公主,林将军荣升一品大将军。”

林澈笑着扶起李隆基:“隆基,你我无需多礼。如今陛下登基,你也该为大唐多尽些力了。”李隆基点头道:“林将军放心,侄儿定当努力学习治国之道,不辜负陛下和姑姑、林将军的期望。”

太平公主看着李隆基,眼中满是欣慰:“隆基,你如今也渐渐长大了,日后朝堂上的事情,你要多学着点。林郎和我会尽力辅佐你,但最终这大唐的江山,还是要靠你自己。”

李隆基坚定地说道:“姑姑放心,侄儿定会勤奋努力。只是如今朝堂局势复杂,侄儿还望姑姑和林将军多多指点。”

林澈沉思片刻,说道:“隆基,如今朝堂上最大的隐患便是武氏残余势力和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我们要先从武氏余党入手,彻底清查他们的行踪,将他们一网打尽,以免后患。同时,对于朝堂上的大臣,你要善于观察,拉拢那些忠心耿耿的臣子,分化那些有二心的人。”

李隆基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林将军所言极是,侄儿记住了。只是这清查武氏余党的事情,还需姑姑和林将军多多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