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说道:“此事我们已经在安排了。林郎在朝中有些人脉,我们会让他们暗中调查武氏余党的动向。你在宫中也要多留意,若有什么消息,及时告诉我们。”
李隆基应道:“好的,姑姑。侄儿在宫中也会安插一些亲信,为姑姑和林将军传递消息。”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朝堂之事,李隆基便告辞离开了。林澈与太平公主继续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他们深知,要想让大唐真正稳定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澈开始着手整顿京城的军事防务。他利用自己在近代学到的军事知识,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重新制定了训练计划,加强了士兵们的体能和战斗技能训练;还改进了武器装备,制造了一些新型的兵器,如威力更大的弩箭、更加坚固的铠甲等。在林澈的努力下,京城的军队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太平公主则在朝堂上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与各方势力周旋。她拉拢了一些朝中的重臣,如姚崇、宋璟等人,这些人都是有才能、有操守的大臣,他们对太平公主的主张表示支持,愿意与她一起辅佐李旦,整顿朝纲。同时,太平公主还在后宫中安插了不少眼线,密切关注着后宫的动静,以防有人在背后搞小动作。
然而,武氏残余势力并没有因为李旦的登基而放弃抵抗。他们在暗中集结力量,企图再次发动政变,夺回政权。这日,林澈收到密报,说武氏余党在长安城外的一处山谷中秘密集结,似乎在谋划着什么重大行动。林澈不敢耽搁,立刻将此事告知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听后,秀眉微蹙:“林郎,看来武氏余党贼心不死,他们肯定又在策划着一场阴谋。我们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林澈点头道:“公主放心,我已经安排了人手去探查他们的具体情况。等摸清他们的计划,我们就一举将他们消灭。”
几天后,探查的人回来报告,说武氏余党集结了一批死士,还勾结了一些边关的将领,计划在李旦举行祭祀大典时发动突袭,劫持李旦,扶持武氏后人登基。林澈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与太平公主商议对策。
“公主,此次武氏余党来势汹汹,我们不能轻敌。我打算在祭祀大典那天,在周围设下重重埋伏,等他们一出现,就将他们一网打尽。”林澈眼神坚定地说道。太平公主微微点头:“林郎此计甚好,但我们也要小心行事,不能让他们察觉到我们的计划。祭祀大典乃是重中之重,不能有任何闪失。”
于是,林澈开始调兵遣将。他挑选了京城中最精锐的士兵,分成几路,埋伏在祭祀大典的必经之路和周围的山林中。他还安排了一些士兵乔装成百姓,混入人群中,以便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太平公主则在宫中与李旦商议,让李旦在祭祀大典时多加小心,同时加强宫中的戒备。
祭祀大典的日子终于到来。长安城中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观看祭祀大典的队伍。李旦身着华丽的祭服,坐在龙辇上,在一众大臣的簇拥下,朝着祭祀的太庙走去。林澈骑着马,身着戎装,神色警惕地跟在龙辇后面,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动静。
当祭祀队伍走到一处山谷时,突然,四周响起了喊杀声。一群身着黑衣的人从山林中冲了出来,朝着祭祀队伍扑来。这些人正是武氏余党的死士,他们训练有素,手持利刃,气势汹汹。
林澈大喊一声:“保护陛下!”随即抽出佩剑,冲向黑衣人。他的剑法凌厉,每一剑都带着强大的力量,瞬间便砍倒了几名黑衣人。士兵们见主帅如此勇猛,也纷纷鼓起勇气,与黑衣人展开激烈的战斗。
黑衣人虽然来势凶猛,但林澈早有准备。埋伏在周围的士兵们听到喊杀声,立刻从四面八方冲了出来,将黑衣人团团围住。黑衣人陷入了重重包围,顿时阵脚大乱。
武氏余党的首领见势不妙,想要逃跑。林澈眼尖,立刻策马追了上去。“逆贼,哪里逃!”林澈大喝一声,手中的佩剑朝着首领刺去。首领转身用刀抵挡,两人你来我往,大战了数十回合。
林澈凭借着在近代学到的格斗技巧和灵活的身手,逐渐占据了上风。他看准时机,一剑刺向首领的胸口。首领躲避不及,被林澈一剑刺中,惨叫一声,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