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科举改制艰,坚守破万难

载淳的目光坚定,深邃的眼眸中倒映着熊熊燃烧的烛火,映照出他心中的宏图伟业。

科举改制,势在必行!

他仿佛能预见到新方案实施后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随之而来的重重阻力,但他不惧挑战,

礼部贡院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紧张的氛围弥漫在每一处角落。

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在那些正在准备考试的考生脸上。

一些年轻的考生眼中闪烁着对新科举制度的渴望,而另一些则带着迷茫和不安。

贡院的墙上贴着新科举制度的细则,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见,却又像一道道枷锁,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韩礼部尚书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地攥着手中的茶杯,指节泛白。

新科举制度的推行,无疑是在挑战他多年来坚守的传统,更是在削弱他手中的权力。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如同被困在牢笼中的野兽,急于寻找突破口。

孙翰林和刘学府老学究等人也面色凝重,他们聚集在韩礼部尚书的书房里,密谋着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坤宁宫内,富察氏望着载淳略显疲惫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担忧。

她知道,科举改制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而她的夫君,则要独自面对这巨大的压力。

但她并没有劝阻,因为她明白,这是载淳的理想,也是国家的希望。

她走到载淳身边,轻轻地为他揉捏着肩膀,

与此同时,刘学府老学究正在四处奔走,联络一些退休官员。

昏暗的书房里,弥漫着浓重的墨香,老学究们神情严肃,在联名上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一份份上书,如同雪花般飞向朝廷,控诉着新科举制度的种种“罪状”。

载淳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他并没有被这些压力所击倒,而是冷静地分析着局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周教育官员则显得焦虑不安,他不停地来回踱步,担心着新科举制度的命运。

载淳放下手中的奏折,目光转向窗外,缓缓说道:“宣……那些上书的官员,明日进宫觐见……”

翌日清晨,阳光透过紫禁城的重重宫墙,洒在地面上,如同碎金一般。

载淳端坐在乾清宫内,目光如炬,等待着那些前来“觐见”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