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祢衡,杨修,许是没有为官之命

杨修苦涩道:“陈桐,杜景,二人有大才,可为中枢令,门下令,而今日问帝王之务,是为东宫寻太子太傅,更是寻未来的谏议令。”

“你太聪明了。”

“这份聪慧,未来可能害了你。”

祢衡脸色微变,劝谏道:“以后若为官,最好莫入洛阳为朝官,不然必亡。”

“或许吧。”

“无论盛世,还是乱世。”

“为官之人,都需要择圣明之君。”

杨修叹了口气,走向远处休息的殿宇。

凡为圣明之君,必有广阔胸怀,今宇中之主便是前所未见的帝王,可他却不敢下笔。

因为他胆怯了,又忧虑未来刘朔的胸襟。

如祢衡所言,今日避退答题之人,未来都会止步于州郡。

“刺啦。”

“刺啦。”

千秋万岁殿中,研墨声骤然响起。

考生不敢四顾,可左右文武的目光却汇聚过去。

并州进士徐桉,身体挺拔如松,捏着墨条徐徐研墨。

“有气节。”

“贲育之士。”

贾诩目光收敛,呢喃自语道。

荀攸眉头微皱,眺望帝陛之上,只见刘牧眼中满是赞赏。

犹如昔日大考,陈桐率先落笔,先答题者未必是状元,却有常人不可及的勇气,能承一国之重,可为良臣。

“啪嗒。”

下一刻,徐桉展开白纸,压上桃木镇纸。

“凡为帝王者。”

“盖古今之未来而称贤者。”

“商以羌为人祭,行不仁之事,亡于无德。”

“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是以礼德而治天下,分诸王以为祸。”

“春秋时,有兵事,列国兴武为王,祭猎天子。”

“故,为帝王者,功分二成贤君,一曰文,一曰武。”

“文安百姓,武定天下,文在当代,武在千秋,并驾齐驱者千古未有。”

“前汉,拥文景之盛,致令家国丰裕,百姓祈念;得造武帝一朝之辉煌,兵凶将威,长驱千里而令漠北无王庭,收归河西,然天下苦楚,百姓凋敝。”

“犹如秦王政一国,为一人而生,君亡则国灭,阳极则阴生。”

“盖追二百年文武之功,天下念汉者不知几何,复立新汉于诸夏宇内。”

“然,天下百姓之财为十,天子分于士,宗室分之一,士者分之九,百姓生年匆匆,四目空空,穷民则穷其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