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祢衡,杨修,许是没有为官之命

“今,君为帝,问捭阖,定阴阳,当辟蹊径。”

“昔日淮南王安上书速曰: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

“故,有征无战,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将士定塞,袅袅晨炊,犹复山河之城邑,为武者,行王化岂不曰文。”

………………

………

“君令诸卿,筹于庙堂之高,御制工业于下。”

小主,

“然克监州,执谏议,暂顿刑律,圣言帝王之务,臣曰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

“故,圣君者圣,圣君者退,圣君者避,还继圣人之君!”

“学生,桉,顿首拜上,侃侃之言,望君详略,再拜帝陛于下!”

“呼。”

徐桉落笔,吹墨。

最后闭目于席位之上,等候殿试结束。

这一幕,令左右文武之臣如坐针毡,恨不能徘徊于殿中,先观其文。

只是,天子定题,礼部掌大考,唯有骆俊一人可以行于殿中,巡视考生所书。

“圣君者圣。”

“圣君者避。”

“还继圣人之君。”

骆俊行于徐桉左侧,心中呢喃自语。

当他看完整篇策论,对徐桉只有‘狂妄’二字的评价,不过其所书字字珠玑,或可得此次大考之首。

“如何?”

卫觊见骆俊有所观,连忙打了个眼色。

他们纵是为一国重臣,都要按照礼制行事,不得在殿中喧哗,影响考生答题。

哪知,骆俊犹如未曾捕捉其意一般,带着一股清风掠过左侧,朝着右侧走了过去。

毕竟,徐桉这一篇策论,可以说指点刘牧怎么做一个天子,怎么延续大汉的辉煌,他岂敢僭越回答好与坏。

“砰。”

羊衜抬脚轻踢了一下卫觊。

示意其莫要询问,不仅殿前失仪,还会令参考者紧张。

不过,今日之问策。

若无意外,状元便是徐桉了。

从会试策论便可以看出,其人有大才,何况首提笔,书写帝王之务。

只要这份策论不是太差,其胆色都足以承一国之重,满殿考生鲜有人能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