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寒地稻开

";本宫倒要看看,礼部派人来我的试验田,有何贵干?";苏锦绣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威严,令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首的锦衣卫见是苏锦绣亲至,神色微变,随即拱手行礼:";下官礼部侍郎赵廷,奉太后懿旨前来查看试验田情况。听闻此地有违农时,恐有伤天和,特来查证。";

苏锦绣冷笑一声:";赵大人好大的官威,我这试验田乃皇上钦准设立,何时轮到礼部来指手画脚了?";

赵廷面色微滞,随即强自镇定道:";娘娘恕罪。下官也是奉命行事。太后听闻娘娘在深秋时节播种水稻,实属罕见,故命下官前来查看。若确有此事,恐怕...";

";恐怕什么?";苏锦绣打断他的话,眼中寒芒微闪,";本宫的农事,何时需要礼部置喙了?况且,这是特殊改良的抗寒水稻,本就不同于寻常品种。赵大人若是不懂农事,回去请教一下农部尚书赵明远大人便知。";

赵廷被怼得哑口无言,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他身后的锦衣卫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际,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众人回头望去,只见一名骑士飞快地奔来,下马后急步走向苏锦绣,递上一封盖有皇印的信笺。

苏锦绣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嘴角不由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她将信笺递给赵廷:";赵大人请看,这是皇上的手谕,特许本宫在北郊试验田进行冬季耕作实验。不知赵大人还有何疑问?";

赵廷接过信笺,快速浏览一遍,脸色顿时变得煞白。信中不但明确支持苏锦绣的冬季试验,还特别提到礼部不得干涉农事。这分明是皇上早已料到太后会出手阻挠,提前为苏锦绣撑腰。

";下...下官知错。";赵廷涨红了脸,连忙行礼,";打扰娘娘了,我等这就告退。";

苏锦绣淡然一笑:";赵大人不必急着走。既然来了,不如亲眼看看我们的抗寒水稻试验。若是成功,来年北方百姓也能如南方一般,种植水稻。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啊。";

赵廷尴尬地笑了笑,不得不应承下来。在苏锦绣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了东边的试验田。苏锦绣详细介绍了抗寒水稻的特性和预期效果,言语间充满了专业知识和自信。

";这批抗寒水稻成熟后,即便在零度低温下也能生长。若是大面积推广,北方地区将不再只能种植小麦和杂粮,水稻产量有望达到南方的七成。";苏锦绣自信地说道,";届时,北方百姓也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了。";

赵廷虽然对农事一窍不通,但也听出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他不由深深看了苏锦绣一眼,心中暗想:难怪皇上如此倚重这位贵妃,这等才能,确实非同一般。

参观结束后,赵廷不得不承认自己此行多有冒犯,连连告罪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送走礼部的人,苏锦绣并未马上离开试验田,而是命人继续加固防护措施,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寒流。

";娘娘,您猜得真准。";周伯感叹道,";太后果然派人来查看。";

苏锦绣微微摇头:";太后老谋深算,岂会轻易放过我。这次派礼部出面,不过是试探罢了。待到抗寒水稻真正成功,她定会使出更大的手段来阻挠。";

";那...";周伯面露忧色。

";不必担心。";苏锦绣自信地道,";我自有应对之策。况且,有皇上在后面撑腰,太后也不敢太过分。关键是要确保这批水稻能够成功。";

周伯郑重地点点头:";娘娘放心,我会亲自守在这里,确保万无一失。";

正说话间,一名农技员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娘娘,好消息!西边那片耐寒麦田开始返青了!按照往年经验,这个时节的麦苗应该已经停止生长了,但我们改良后的品种不但没有停止生长,反而叶色更加浓绿!";

苏锦绣眼前一亮,立刻前往西边麦田查看。果然,一片碧绿的麦苗正迎风摇曳,生机勃勃。这批耐寒小麦是她去年冬天开始实验的项目,如今看来,成果显着。

";太好了!";苏锦绣欣喜地蹲下身,轻轻抚摸着嫩绿的麦叶,";这意味着我们的冬季耕作计划可以大面积推广了。有了耐寒小麦和抗寒水稻,北方的粮食产量将有质的飞跃!";

周围的农技人员和农户们也兴奋不已,他们深知这意味着什么——长久以来困扰北方的粮食短缺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