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高山下的花环

但跟这位孟主任说不上特别熟。只是见过几次面,说过几次话而已。

略微寒暄几句之后,孟主任说出了来电的意图。

“小季,是这样,咱们人文社就准备成立一家刊物,嗯,刊物的名字已经定了,叫《当代》。这是大型文学期刊,每期有50万字左右,尤其重视报告文学和长、中篇小说。嗯,有点儿类似于沪上的《收获》杂志。

嗯,这几天出版局的几位领导已经基本同意了,虽然还要再走正式的手续,但这个刊物的创立已经没问题了。

这个刊物现在是季刊。创刊号发行时间预计是6月份。”

季宇宁当然知道《当代》这个刊物,前世这个刊物可是和《收获》、《花城》、《十月》一起并称为“四大名旦”。

他记得这个刊物创刊号出版发行的实际时间,是在今年的7月份。

“嗯,这个杂志是我提议的,所以现在呢,由我负责。

我打电话给你,就是为了创刊号的组稿。

嗯,上个月初,在友谊宾馆的中长篇小说座谈会上,我听你讲了你写的那篇小说《芙蓉镇》,嗯,可惜那个小说给了《收获》,不过我听津门的大冯说,你还有一篇长篇小说是写知青生活的。”

“噢,孟主编你打电话的这个时间还真是赶巧了,我那篇写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也刚刚写完,小说的名字叫《蹉跎岁月》。这篇小说差不多有20多万字。”

原本季宇宁这篇小说《蹉跎岁月》也是想像前世那样,仍然登在沪上的《收获》杂志上。

前世,《蹉跎岁月》是登在了《收获》80年第5期和第6期上。

不过在上次友谊宾馆开的中长篇小说座谈会上,他听说《收获》今年下半年要登载一篇同样写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叫《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这篇小说的整体篇幅,跟他写的这篇《蹉跎岁月》差不多,可能要占《收获》杂志下半年两期的版面。

所以他估计恐怕《收获》收到他这篇小说不太好在今年继续安排刊登,很有可能会放在明年刊登。

所以与其放在《收获》,等着明年刊登,还不如现在就把稿子给新创刊的《当代》呢。

一般杂志的创刊号更容易让人关注。

而且,《当代》就是人文社办的,在《当代》刊登完了以后,还可以很方便的在人文社继续出单行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放下电话,季宇宁从他的书桌的抽屉里拿出小说《蹉跎岁月》的稿子。

他在这篇小说的题目和作者后面,又加了一页,这算是小说的引言页,或者说叫题记,这是用来概括书籍的主旨或情感基调的一段话或者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