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首诗:“王道从来先是仁,妄加征伐自沉沦。趋名战士如奔浪,逐劫神仙似断磷。异术奇珍谁个是,争强图霸孰为真。不如闭目深山坐,乐守天真养自身。”这诗里透着点道家的出世思想,也藏着接下来故事的一些玄机。
话说闻太师听了吉立的建议,突然一拍脑门,想起海岛上的那帮道友,忍不住拍掌大笑道:“哎呀呀,最近这事儿太多太杂,一天天忙得晕头转向,全是军民那些事儿,根本不得清闲,连这些厉害的道友都给忘到脑后去了。要不是你刚才提一嘴,这天下太平不知道得等到猴年马月。”
接着,他吩咐吉立:“去传个话,让众将都知道:这三天都不用来见我。你和余庆可得把相府给我看好喽,我出去个两三天就回来。”
说完,闻太师骑上墨麒麟,挂上两根金鞭,一拍麒麟的顶角,嘿,这麒麟四足立马生起风云,速度快得不得了,眨眼间就能周游天下。有诗为证:“四足风云声响亮,鳞生雾彩映金光,周游天下须臾至,方显玄门道术昌。”
很快,闻太师就来到了西海九龙岛。这岛周围海浪滔滔、烟波滚滚,那景色,既神秘又壮观。闻太师把坐骑落在崖前,只见洞门外,奇异的花和奇特的草长得那叫一个秀丽,桧柏和青松颜色翠绿崭新,一看就不是凡人能来的地方,真可谓“只有仙家往来处,哪许凡人到此间”。
正看着呢,一个童儿从洞里出来。闻太师赶紧上前问:“你师父在洞里不?”童儿回答:“家师在里面下棋呢。”闻太师说:“你去通报一声,就说商都的闻太师来拜访了。”
童儿进洞禀报:“老师,商都的闻太师来啦!”只见四位道人一听,立马一起出洞,大笑着说:“闻兄啊,这是哪阵风把你给吹到我们这小破岛来啦?”
闻太师一见到他们,满脸笑容,热情地迎上去,把他们邀请进洞里。一番行礼过后,大家在蒲团上坐下。四位道人好奇地问:“闻兄,你从哪儿来呀?”闻太师回答:“特地来拜访你们几位啊。”道人又问:“我们几个躲在这荒僻的地方,你有啥指教,还特意跑一趟?”
闻太师叹了口气,说:“我受国家的大恩,先王把这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官居相位,统领着朝廷的重要事务。现在西岐武王手下有个姜尚,他可是昆仑门下的,仗着会点道术就忽悠大家,帮着姬发作乱。之前我派张桂芳领兵去征伐,结果没取胜。可无奈东南那边又乱了,诸侯一个个猖獗得很。我想去西征吧,又担心国家空虚,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了,这才惭愧地来见道兄。要是你们肯帮我一把,扶危济困,铲除强暴,那可真是我闻仲的大幸啊!”
第一位道人听了,立马回答:“闻兄既然来了,我贫道走一趟,去救援桂芳,这事儿肯定能搞定。”这时,第二位道人也赶紧说:“要去咱就四个一起去,难道说王兄去帮忙,我们就坐视不管?”
闻太师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四位道人,就是有名的四圣,也是“封神榜”上的人物:第一位姓王,叫王魔;第二位姓杨,叫杨森;第三位姓高,叫高友干;第四位姓李,叫李兴霸,他们原本可是灵霄殿的四将。看官们注意啦,大概神道本来都是神仙来做的,只可惜他们根基和修行浅了点,没办法修成正果去朝见元始天尊,所以就成了神道。
王魔接着说:“闻兄你先回去,我们随后就到。”闻太师连忙说:“承蒙道兄的大德,希望你们能快点来,可千万别拖延啊。”王魔说:“我让童儿先把坐骑送到岐山,我们马上就出发。”闻太师这才骑上墨麒麟回朝歌去了。
再看王魔等四人,一起驾着水遁往朝歌赶去。这水遁的速度也快得惊人,有诗为证:“五行之内水为先,不用乘舟不驾船,大地乾坤顷刻至,碧游宫内圣人传。”
没一会儿,四位道人就到了朝歌,收了水遁进了城。朝歌的军民一看到他们,吓得差点魂都没了。为啥呢?你瞧,王魔戴着一字巾,穿着水合服,脸像满月一样圆;杨森戴着莲子箍,一副陀头的打扮,穿着皂服,脸黑得像锅底,胡须红得像朱砂,还有两道黄眉;高友干挽着双狐髻,穿着大红服,脸蓝得像靛青,头发红得像朱砂,上下还长着獠牙;李兴霸戴着鱼尾金冠,穿着淡黄服,脸像重枣,留着一部长长的胡须。而且他们个个都有一丈五六尺高,走路摇摇晃晃的,看着就吓人。
众百姓看到,惊得直伸舌头、咬手指。王魔就问百姓:“闻太师的府在哪里啊?”有几个胆子大的回答:“在正南二龙桥就是。”
四位道人来到相府,闻太师赶紧迎接进去。一番行礼过后,闻太师下令:“摆上酒来!”在左道之中,大多都喝酒吃肉,持斋的可少。于是,五位就开始传杯换盏,喝起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