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东瀛人?什么东瀛人?!

两师四旅八团。

两个丙种师,编制最拉跨的正规军。

这是军委会特派员,带来的军委会整编命令。

另外还有一沓委任状。

除了梅坚毅被指定授予中将军长的职务之外,剩下的委任状,姓名职衔军衔几处均为空白,只加盖了军事委员会印章。

“梅主任,恭喜恭喜。”

特派员宣读完任命,曹忠麒立刻拱手道贺。

他的政务命令,前脚已经宣读完毕。

陕南晋南合并,设陕晋特别区政务公署,下辖二十七个县,并由梅坚毅出任政务主任。

军政民权一手握,地道的地方小军阀配置。

唯独让梅坚毅不满的,就是江宁竟然明确十七军的军费,由特别区供给。

这分明是打算一分钱都不给自己。

不过不怕,那么多俘虏,就不信江宁会轻易舍弃。

这事儿后面慢慢谈。

“还要感谢专员提携。”

梅坚毅真心实意的感谢着曹忠麒。

当初要不是曹忠麒提携了自己一把,现在能控制十个县的地盘,就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成功路上还是得遇贵人。

曹忠麒就是自己的贵人。

依旧是当初的想法,有朝一日入主江宁,这位前总统的便宜小舅子,自己一定要保证他的荣华富贵。

只是听了他这话,曹忠麒的嘴角却抽动了两下。

又看了一眼旁边的军委会特派员,见对方表情没什么异样,这才松了口气……

敲定这件大事儿,又给曹忠麒和特派员安顿明白。

梅坚毅也没拖沓。

第一件事儿就是封官。

军队方面,小弟陈富贵出任第一副军长,少将衔(中将薪俸)。

李树棠出任第二副军长,兼十七军军官培训学校教育长,少将衔(中将薪俸)。

原保安旅参谋长吕云台,升任军参谋长,依惯例授上校衔。

原七十二师参谋长邵平任副参谋长,上校衔。

模范团团长谢元宁出任三十二师少将师长,副师长高春宝上校衔少将薪俸。

原保安一团团长唐长武,任三十三师少将师长,副师长胡继州上校衔少将薪俸。

余下军官各有任命。

旅长团长一级,军衔依次递减。

主官都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副职也都是搭配着原晋绥军的将领,军衔降一级,职衔升半级。

而且除了军委会给的编制之外。

每个旅增配一个团,番号暂编一二三四团。

另外军部直辖两个独立旅。

独立第一旅辖暂编五团,目前缺编暂编六团七团。

独立第二旅,缺编暂编八团九团十团。

至于郭怀良,职衔没有变动,依旧是炮兵旅少将旅长。

只是在编制上,除了旅本部之外,计划新建两个四营制野炮团。

平时隶属郭怀良管理训练,战时配属两个师作战。

最最重要的模范团一分为二,保留模范团的同时,再组建一个警卫团,直辖军部。

团长谢元宁直升三十二师师长,副团长贾良武也升任六十四旅旅长。

所以由一营营长梁善水接任模范团团长,二营长常德胜任警卫团团长。

三营长调任接下来新建的军属骑兵团团长,直辖六个连,战斗兵员九百余人。

名单是一早就拟定好的,这时候只是各自明确了番号。

而除了这些之外,原旅属侦察营扩编特务团,由营长吕秋生任中校团长。

按梅坚毅的计划,特务团是要往特种兵方向发展。

另外就是,下一步还要筹建一些新部队。

三个汽车运输团,两个工兵团,再加一个军医院。

至于政务方面,秘书主任汤如是,升任政务公署副主任。

大平县长贾越,升任陕南地区行署专员。

胡琴斋占据宁阳之前,就已经带着家眷来到大平的宁阳县长岳平,出任马上要成立的晋南地区行署专员。

南桦县长陈有德调任大平县长。

至于由此产生的县长空缺,梅主任懒得操心,准备交给汤副主任和贾专员去商议。

这么大的一番调整,必定会有人满意有人不满。

不过这事儿梅坚毅倒不是很担心。

这又不是排排坐分果果,主要名单都是自己斟酌过的。

能力、战场表现、同僚评价、给自己的感观,都是衡量的维度。

觉得不满的人有抱怨正常。

可哪个要是因为这事儿闹情绪尥蹶子,皮里阳秋说一些怪话,甚至再搞个什么失败者联盟的团团伙伙,那就不要怪自己不客气。

“你的情报处,整个体系要尽快搭建起来。”

“人员,经费全部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