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诸葛亮出兵

汉旌 尚冠 2106 字 2022-10-07

建兴二年八月,成都一场大雨后。

诸葛亮站在成都的城头上,遥望天际,入目之处皆是一片青黄之色,在夏秋交际的雨后,茁壮成长着。

今岁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收成。

诸葛亮心中更加坚定了某些想法。

最近一个月以来,各种消息纷至沓来。

首先是驻守益州郡的庲降都督李恢来报,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攻打南中边境。

思路客

其次是大汉安插在逆魏的密探来报,逆魏境内兵马调动频繁,关中、北塞、淮泗都有大规模的行军演练,不难猜测逆魏将有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自去岁尹始,大汉与东吴多次互派使者,早已经弥合了夷陵之战造成的两国间隙,如今两国再结盟好,互通有无,早就已经引起了逆魏的忌惮。

逆魏虽强,但终究不可能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只能逐一击破,但诸葛亮无法揣测出逆魏此番剑指何方。

无法摸清逆魏的兵马动向,谨慎的诸葛亮便不会轻易地迈出下一步。

好在蒋琬带来了确定的消息:“丞相,逆魏密探带来了消息,言逆魏之主曹丕已至寿春,并向广陵行进!”

“天助吾也!”

听到这个消息后,诸葛亮神色一振。

不得不承认,逆魏曹氏一族确实是名将辈出,曹氏父子俩皆是不可多得的统帅之才。

如今曹丕亲至寿春,甚至还要抵达广陵,此番逆魏将要出兵吴国不言而喻。

逆魏两线战场势必一攻一守,淮泗战场为攻,那关中一线就是防守为主了。

大概是想到了某些人正在为了筹粮忙得焦头烂额,诸葛亮嘴角一扬,对蒋琬嘱咐道:“公琰啊,派出细作去荆州和江东一带,散出谣言,言明今岁蜀中大旱,恐将绝收矣。”

蒋琬闻言,面色一愣,稍稍想清楚丞相的用意之后,蒋琬笑着将这桩事应下来。

一旦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诸葛亮便不再耽搁,下了成都城墙后,直接召集百官,入奏天子刘禅,召开大朝议,商议军国大事。

百官到来之后,诸葛亮直接率先发言:“臣观南蛮不服,实国家之大患也。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坐在宝座上的刘禅十分着急的说道:“东有孙权,北有曹丕,今相父弃朕而去,倘吴、魏来攻,如之奈何?”

诸葛亮回道:“东吴方与大汉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再者……”

大概是为了安抚众人的心忧之处,诸葛亮直接将最近得来的消息告知众人:“臣已得到密报,逆魏曹丕亲自领军至寿春、广陵一带,魏吴之战一触即发,蜀中无忧矣!”

“当然,防止逆魏声东击西,臣已有筹划,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臣又留关兴、张包等分两军为救应,保陛下万无一失。今臣先去扫荡蛮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马超去岁病故的消息因为各种缘由,还未传散开。

作为大汉独当一面的旗帜,马超纵然身死,但威名仍旧震慑于雍凉之地。

刘禅听闻诸葛亮确实已经安排妥当,心中的忧虑已经消缓大半:“朕年幼无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与诸葛亮并列的王连站出来提醒道:“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且孟获等乃疥癣之疾,庲降都督李恢持兵稳重,宁远将军卫弘用兵奇诡,不若丞相派遣一名大将率军南援,此事必然成功。”

诸葛亮看了一眼王连,大概是明白王连心中的顾虑,诸葛亮叹了一口气后,终是十分坚定地说道:“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

“丞相……”

王连还想苦劝,但看着诸葛亮坚毅的神色,王连话到了嘴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王连觉得自己身负先帝的信重,即便明知道诸葛亮的赤胆忠心,但王连亦不能坐视诸葛亮的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