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这一次暂住这个小山村,他恐怕还无法想的出这样的方法,也不会把自己的目标由高往低的下降。
如今的他,不求能够普及大唐的百姓能够全部识字,除非他真疯了,才会如此以为,但如果能够区域性的普及孩童、少年认字、读书,懂得写名字,哪怕是有个名字,就足够了。
婚丧嫁娶时,不再是跑出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花去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请唯一的先生过来给主持。
甚至有时候,不得不把村里的其他男性村民一同喊上,一是显示其对先生的尊重,二是希望能够万一碰到其他村子正好也请先生时,能够在气势上压倒他们,而后率先把先生请到村子里来。
白纯内心忐忑的继续趴在李弘的腿上,李弘抚摸着白纯的秀发,两人就如一对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夫妻一般,坐在门口晒着太阳,安静的聊着闲天。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内,李弘除了上山打猎,或者是被村里人接济一些粟米外,便是挨家挨户的实地考察,看看每家到底有几个孩子,无论男女,都被他统计在内。
而白纯这几日,则是安静祥和的琢磨着,自己能不能教好这些孩童,而后按照李弘给他的建议,结合着自己的想法儿,开始构思着学堂上的每一步。
这个时候无论是李弘,还是白纯,都有些怀念芒种等人,如果有他们在,这些琐碎的事情的也就不需要自己亲自来操持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亲力亲为的细小事情,经过短时间的懒惰后,便开始找到了其中的乐趣,这让他们两人开始乐在其中,不知疲倦的计划着。
但……并不是任何事情都能顺顺利利,统计完了共计九十七名男男女女的孩童后。便是要开始新一轮的艰苦游说,希望村民们愿意把自己的孩童交给他们,学会读书认字。
李弘想到了其中的难度会很大,但让他想不到的是,这比在朝堂之上,跟那帮混迹朝堂多年,一个个变成老油子的朝臣们说理还要难。
跟朝臣他还可以拿事实、摆论据来说服朝臣,实在不行,碰到魏征那样货色的,宁死不从的,也只好拿出尚书令的权威,强行实施。
但这些村民并不是能够用各种道理说服的,哪怕是你说的口干舌燥、面红耳赤,村民们也是往墙角一蹲,闷着头不说话,至于让孩童们学习识字读书,在他们心里是不会苟同的。
自己不认字,不也娶媳妇了,生孩子了,活了大半辈子了?
为何就非得认那些曲里拐弯的东西?何况有一个三十里地外的先生就足够了,没必要浪费劳力去习字读书的。
不认识又不是没办法养活自己,那些识字之人,都是高贵的人家学的,自己的孩子……算了吧,还是放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