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页

在李思源看来,宋文迪最大的贡献在于,因为他的存在,省委书记文景隆和省长卜一仁之间构建了一个平衡。因为政治的平衡,所以淮南的经济建设稳步有序的增长。

李思源能理解宋文迪主动支持方志诚这一行为的价值,毕竟经济系的力量比起那些沉淀数十年的家族力量,还是要显得孱弱了不少。而且经济系没有成团的特征,这意味着如果自己下台之后,宋文迪指不定就失去了援助。

经济系和苏家没有冲突,主要因为苏家在过去的几年时间没有太多地干涉政务,低调地蛰伏了多年。不过,当初苏家老大还在的时候,可是曾经出现过改革风潮,很多人对苏家老大大胆革新记忆犹新。

当然,任何大刀阔斧的改革,都会造成对既有势力利益的影响,所以传闻苏家老大死于阴谋。不过苏家老大的很多行为,是受到经济系官员的赞同,并在过去的几年,他的构想有很多成为推动华夏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

因此经济系中不少人是倾向于苏家的,比如苏青能在国务院研究室多年,而研究室多是学者派出身。甚至,李思源隐隐地感到,苏青在慢慢地吸聚经济派官员,使之成为苏家的力量。

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近几年来,往陕州省输送的官员之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有学者的资历。苏青一方面是希望让陕州省的官员素质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慢慢收获这批学者派官员的认可。

苏青是一个很实力和魄力的女性官员,能走到现在一步,付出的艰辛也比男性官员更多。尽管她现在还只是国务院众多首长的幕僚,但李思源能够预见,一旦苏青成功地脱颖而出,将会在华夏政坛上带来许多全新的变化。

……

有人欢喜,有人愁。

陕州省西京市。

苏陌如脸色有些阴鸷,他的父亲苏劲面色也不大好。

苏劲叹道:“陌如,我知道你现在心情不好,但记住在成功之前,一定要学会忍气吞声。”

苏陌如不悦道:“爸,我现在很怀疑百人名单的含金量,方志诚不过是一个正处级干部,竟然能上榜,而且还在我的前面。”

原本是件双喜临门的事情,苏陌如接到了教育部的商调函,同时还进入了百人名单青年榜。但未曾想,榜单上出现了方志诚的名字,这宛如给苏陌如泼了一盆凉水。

苏劲沉默片刻,微微一笑,道:“百人名单为何在干部中流传甚广,原因在于它的绝对公平性及权威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份名单已经多次印证了它的含金量,现在国家首长们没有一个不是从名单中脱颖而出的。你不要感觉失落,你现在已经超越了我,我至今还没有能力上榜呢。”

苏陌如冷声道:“二叔之所以能上榜,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二爷爷的偏心,论能力的话,二叔怎么能和爸爸您比较?他这么多年,一点实绩也没有做出来,不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