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1页

“你怎么看?”方志诚决定问问隋琦的想法。

“房地产从九八年开始便一路走高,尤其进入零八年之后,更是往畸形的方向发展。起初是政府发展的经济引擎,但现在已经偏离初衷,成为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普通家庭想要买一栋房,只能承担首付费用,同时还得省吃俭用,支付房贷。所以国家调控是必须的,只是有点迟了。”隋琦对房地产行业的分析和解读还是很客观公正,“如果在前几年,泡沫到来之前,提前制定相应的政策,那样可以实现软着陆,即使出现问题,影响面也不过于太大。但如今,若是措施太过严格,只会让房地产像炸弹一样点燃,将地方上的经济炸得面目全非。”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没错,但要记住,重病需要猛药医,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已经进入崩盘的临界点。欧洲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因此带来数年的经济萧条,原因在于房地产业给经济系统带来巨大的泡沫。我们已经等不了了,必须要赶紧解决这个痼疾。相对而言,曹尧的情况还没那么严重,首先房价并不高,其次房地产规模也不算大,所以现在借势整治,影响面不会太广,政府也有能力承担相应的后果。”

隋琦感慨道:“你是真准备这么做了?这将极大地削弱地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方志诚耐心地说道:“地方政府靠房地产企业的这种现状,需要调整,这其实就是一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症状。”

隋琦道:“你有后手?”

方志诚笑道:“政府招商引资必须要往多样化去挖掘,曹尧这几年招商引资的企业,百分之六十与房地产相关,久而久之,总有一天会走上淮南南部那些城市的老路,既然明知那是一条绝路,为何不另辟蹊径呢?”

“你有什么想法?”方志诚成功引起了隋琦的兴趣,隋琦知道方志诚头上盯着战略大师的帽子,不禁好奇,方志诚这次的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从2003年开始,其实就有人提出产业地产的概念。在淮南南部几个城市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曹尧为何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新型企业,一方面在于没有很好的种子,另外一方面没有很好的土壤。好的企业或者说好的产业是需要培育的,这样就需要一个产业聚集区。产业地产就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之下。”方志诚耐心地说道,“曹尧目前有经开区、产业园,但那严格意义上并非产业地产。真正的产业地产,应该是政府放手,让大型企业主导的产业模式。”

隋琦听过产业地产的概念,叹道:“曹尧关键是缺少这种能够支撑产业的企业。”

方志诚淡淡一笑,道:“其实我早已想好了,曹尧重工集团就是一个具备号召力的产业地产龙头企业。以曹尧重工集团为核心,打造一个集独栋写字楼、高层写字楼、商业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解决满足重工类企业生产、办公的需求。”

“这的确是一步很大手笔的规划,但解决不了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恐慌感。”隋琦依然担忧地说道,在方志诚看来,产业地产只是转移当下比较激烈矛盾的房地产的一个策略而已。

作为常务副市长,隋琦需要对全市经济发展负责,如果地方政府丧失了房地产这一个政绩指标,那么今年的全市gd必然陷入窘境,隋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这也间接地证明了发改委的重要性,一份文件足以改变地方的局势。

方志诚压低声音,沉稳地说道:“千万不要低估商人的实力,任何一个稍微有点实力的企业,都有抵御政策的风险。况且,现在我是要求他们不涨价。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旦泡沫破了,到时候他们恐怕就不是涨价的问题,而是降价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了。”

隋琦微微一怔,诧异地问道:“你竟如此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