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页

第一,学开车得有一辆车,无论是老解放还是新东风,如今都是各个单位的宝贝儿,数量很少,工作量很大,别说是用来学车了,正常使用都要被千叮咛万嘱咐,即使是老司机,也很难在这方面徇私。

其次,司机作为热门职业,工作同样很多,想找合适的教官也就不容易了。

不像是后世的驾校,一名教练给几十名学员上课,80年代的驾校规定是一对二,有时候还是一对一,再加上学车时间长达半年以上,覆盖了维修课程,这让学车的成本居高不下。

以最简单的单位委培为例,1300元是这个年代的友情价,而且是单位对单位,不赚钱的价格。刚刚开始富起来的个体户们也有去学车的,往往要花一两倍的价格。

若是比较来看的话,此时培养四名司机的价格,就能买一辆八成新的东风车了。

除了驾校,参军进入汽车班和读相关技校的成本会更高,不仅有门槛和不少于此的费用,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也是西堡中学的高中生们难以选择的。

杨锐释放出的机会,对所有学生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

不止是可能分到慢班的学生,不止是锐学组的学生,全校学生都眼巴巴的看着杨锐。

站在实验室的门槛上,杨锐是一阵郁闷,想了想,拍手道:“大家听我说两句。”

旁边人帮忙喊了两句,让周围渐渐安静下来。

“我说一下,买车练驾驶,现在是有一个想法,但什么时候能买来车,什么时候能找来教官,我也说不上,我也希望是一两个月内,但是,不能保证。”杨锐这么一说,学生们总算没那么激动了。

一两个月以后的事,就不用急在一时了。

杨锐稍等了几秒钟,接着又道:“买车是为了给同学们留个后路,因此,成绩好的同学,这次就不要抢了。”

“多好算好?”有人问了出来。

“预考350分以上的,包括鸿睿班的同学,就不要报名了。你们的目标应该是考本科,考大专,实在不行,也有中专可以去,高考以前,就不要学驾驶了。”杨锐定下的分数线,基本上只卡了鸿睿班自己。因为鸿睿班全员超过了300分,预考时超过350分的学生亦有半数之多,相比之下,西堡中学能达到350分,又不在鸿睿班的,也就是寥寥数人。

学生们发出一阵鼓掌声,他们也被高分的学生压的紧了,现在高分的反而不能学驾驶,即使是为了高考,似乎也是令人高兴的。

鸿睿班的学生互相看看,有些可惜,又有些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