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页

他甚至用不着脑海中的资料,光凭过去一年的经验,就能站在领域前端,给这些专家教授讲课。

这就好像是质能方程和原子弹的关系一样。前者人人都懂,但能做出后者的人是少之又少。而能做出小型原子弹的是一回事,能规模化的生产又是一回事。

因此,同样是讲dna聚合酶,做过一系列实验的杨锐能讲的东西就太多了。

而没有做过相关研究的,若是照本宣科的讲,能说五分钟都算是灌水了。

杨锐却是做的太久,以至于讲的太细,两节课组成的一堂大课结束,依旧没有讲完……

杨锐听到了铃声,抬手看看手表,笑道:“不好意思,一讲就讲多了,不过,聚合酶是cr的基础,以后用到的也很多,恩,我之后会注意压缩时间的……”

“不要压缩。”一名前排的教师喊了一声,才不好意思的道:“我的意思是说,时间长点就长点,我们希望您讲细点。”

杨锐不置可否的笑笑,说:“聚合酶讲过,剩下的也不会讲这么细了,好了,我们下一堂课,再讲一点聚合酶,然后再说其他的……恩,我布置一点作业吧。”

杨锐镜头感很强的偏了一下脑袋,道:“就简述一下5端缺失的聚合酶吧。”

5端缺失是聚合酶中常见的问题,某些时候并无所谓,但在某些技术中,这又是一个常见的缺陷,通过这个问题,基本能够涵盖聚合酶中的大部分知识点。

当然,这是真正的简述,如果稍微回答的难一点的话,内容就会非常难了,为此写一篇硕士答辩或者博士答辩稿都没问题。

由此问题衍生出的聚合酶都很有名,比如klenow聚合酶,以及在80年代将之取代的性能超强的聚合酶“测序酶”,它一口气能测序数百个核苷酸的dna序列,就像是用机枪打骑兵一样爽快。

这样的问题,也适用于目前教室里层次不齐的学习状态。

大家记好了题目,有的直接陷入了思考,甚至当场回答起来,有的人则沉吟不语。

王东明就属于立即作答的学生。他是个非常聪明的男生,学什么都是一学就通的,比起通过艰苦的学习之后才考上清华的同学来说,王东明算是弹着吉他考上了清华。其实一周也弹不了几个小时,但在80年代的高考氛围下,还能继续弹吉他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王东明听杨锐的课,略有一些生涩感,但还不至于听不懂,5端缺失的聚合酶,杨锐上课的时候也是说过的,王东明想到简述,立即毫不犹豫的复述杨锐的话,甚至不用再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