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1页

铝箔生产又不是什么天顶星的科技,二三十年代的破厂子就能做,机械方面的要求比化学方面的要求多,车间管理比单纯的技术研究更有用。

而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国企还是车间管理做的最好的。

尤其是东铅这样的公司,因为经常接触化学原料等等,职工教育始终在做,不管是年届40的老工人,还是20岁的新工人,都不至于对车间管理相抵触。

相比之下,乡镇企业的活力值得承认,工作态度就不值得恭维了,工人的素质更是有待提高,抗压能力更弱,并不是适合做长期供应商的角色。

杨锐因此颇为轻松,厂子看过了,只道:“现在的标准太低了,要提高一些,各方面。”

“没问题。”任总知道这是难得的机会,拍胸脯保证道:“杨主任,就算您不说,我们也都会更新设备、厂房等条件的……”

“厂房就不用更新了,打扫干净就行了,尽快开始进入生产才是正途。”杨锐是要一家供货商,又不是世界一流的铝箔生产商,对东铅的要求自然不可能像是华锐一样。

华锐是承载着杨锐的梦想的,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杨锐的人生价值体现——实验室固然重要,但实验室的发现走到工业界的发明,又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杨锐不甘心只是默默的等待别人来开拓。

至于东铅,它就像是铺设一条梦想之路的基石……中的一块小石头,这块石头是圆是方,是大是小,并没有太大的关碍,只要能过得了筛就行了。

平色属于不能过筛的石头,所以被淘汰了。

东铅的大小合适,似乎有点脏,却是没什么所谓。

杨锐带着微笑在东铅的厂区里参观,就像是个好好先生似的。

跟着他们一起做参观的其他单位的领导又是懊恼又是欣慰,更多的还是焦急——这么好骗的一只肥羊,怎么就不到我家门前来。这么好骗的一只肥羊,怎么还不到我家门前来。

“我对东铅的要求只有一个,保质保量保时间的拿出铝箔给华锐制药厂。”参观的差不多了,杨锐才稍微提了一点要求。

任总马上道:“杨主任放心,这是您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对自己也有要求。”

稍停,任总道:“杨主任,我们组织了一个誓师大会,想请您莅临……不会太浪费时间,就在厂门口,我们的干部和工人,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决心。”

回去总归是要经过厂门口的,杨锐只好点头,道:“要控制时间。”